■编者按:
歌剧《党的女儿》《映山红》《白毛女》《运河谣》《边城》《木兰》,歌曲《芦花》《人世间》《领航中国》……著名歌唱家雷佳用歌声向世人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2019年,雷佳因歌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获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作为当今颇具影响力的音乐表演领军人物,近日记者专访了雷佳,请她讲述如何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
是艺术传承,更是精神传承
“待来日花开满神州,莫忘喊醒我,九天之上,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12月12日晚,“梅绽新时代——庆祝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戏剧晚会”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这里星光璀璨,“梅”香四溢,汇聚了不同剧种、不同戏剧门类的几十位艺术家,他们同台献艺,唱响中国戏剧梅花奖40年的传承与坚守。雷佳,就是其中一位,她当晚表演的节目正是歌剧《党的女儿》选段《万里春色满家园》。
“这是《党的女儿》尾声部分,长达8分多钟的咏叹调,讲述的是田玉梅即使身在刑场,但内心依然充满着对光明的憧憬。”谈起《党的女儿》,哪怕演出过几十场,雷佳仍难掩激动的心情,“每次排演,我都会被田玉梅所感动,特别是这段在杜鹃坡唱起‘笑看这万里春色满家园’时,她的坚定、她的大义凛然、她的视死如归,都深深震撼着我,也让我在演唱时更有力量。”
歌剧《党的女儿》是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歌剧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所创排,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民族经典歌剧之一。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国家大剧院复排《党的女儿》,雷佳饰演共产党员田玉梅。
“田玉梅在剧中可以说是历经了‘九死一生’。先是在刑场上与孩子‘永别’,又在老支书的掩护下幸免于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继续投身革命,却又遭遇了同志的背叛和组织误解。即便如此,她依然以身冒险,坚定革命信念,高擎理想之炬,最终带着孩子从容赴死。这一系列关键事件,构成了田玉梅丰满的人物形象。她泼辣、刚毅、果敢,面对孩子,她温情又严厉;面对姐妹,她坚定守护,以智慧劝诫;面对叛徒,她坚决与之斗争;面对敌人,她宁死不屈。她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又伟大的基层党员。”谈起田玉梅,雷佳有说不完的话,“田玉梅对党和人民的深情,在人生道路上坚定执着、不畏艰难的精神也不断激励着我。”
田玉梅身上折射出来的精神之光,雷佳通过演绎也传递给了观众。
今年“七一”之际,《党的儿女》第四轮最后一场演出,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从池座到三层1500个座位都坐满了人,现场还有些是临时加的座,更有部分观众是“二刷”“三刷”,甚至还有些观众专门从外地赶来观看。这一幕,让雷佳记忆犹新。那一晚,她彻夜难眠。
“中国的歌剧怎样才能真正走进当代观众的心里?《党的女儿》给了我们答案。”雷佳说,演出过程中,特别是在“党小组成立了”“天边有颗闪亮的星”以及各大经典唱段之后,无论台词还是唱段,每个戏眼,观众都给予了热烈掌声,“可见观众是真的看进去了。”雷佳十分感动,她认为,作为演员,能在同一时空以自己的艺术表现与观众达到高度的精神共鸣,让整个剧场同频共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30多年前创作这部歌剧的前辈艺术家们,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音符,每一处手眼身法,每一声沉吟润腔,都那么精准考究,无不体现了他们真挚的情感和卓越的才华,让我们后来人有好戏可唱、有榜样可学,让观众有好剧可看。”雷佳感叹,“作为新时代的歌剧演员,我们要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深刻把握优秀文艺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守住前辈艺术家在作品创作、角色塑造当中的执着探索和艺术追求,在艺术传承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传承、文化传承。”
不忘初心 为人民创作
守正创新,是雷佳在歌剧创作中一直坚守的原则和态度;精神传承,是雷佳每部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温暖力量。
2015年,原文化部为纪念民族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组织复排工作,并拍摄3D舞台艺术片《白毛女》。雷佳参与其中,饰演“喜儿”一角。“那时正值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文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性、根本性的重要论述,这些内容都深深激励着我,也成为我舞台创作的行动指南。”雷佳说。
“珠玉在前,复排的压力可想而知。”雷佳坦言,《白毛女》讲述的是80年前的故事,就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而言,自己都与喜儿有着天然的隔膜。
“如何让今天的观众感受到《白毛女》仍是一部感人的歌剧经典,这是我需要做的。”雷佳表示,就作品本身来说,《白毛女》区别于同时代的很多革命题材作品,它不仅通过深刻的笔触描写了处在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农民的血泪生活,还充分展现了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保留的“白毛仙姑”这一民间传说,更是使剧情跌宕起伏。主人公喜儿的命运也伴随情节发展产生了几次重要的形象变化,形成了极大的戏剧张力,这对演员来说是很大的考验。
为了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雷佳和剧组30多位主创人员决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们首先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感受当年前辈艺术家们创作的历史环境,追寻和学习他们的创作理念、创作方法。“2015年正月十五前后,剧组一行又一同前往‘白毛女’故事的原型地——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冶乡河坊村采风。我们分散住在老乡家,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雷佳说,歌剧第一幕描写的是飘雪的大年夜,喜儿端着王大婶给的玉茭子面回家捏饼子,盼爹回来过年。身为南方人的雷佳,小时候家里不常做面食,对吃饺子也没有特别的感情。为演好这段无实物表演,采风时她多次向乡亲们请教烧柴、和面、贴饼子、包饺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已与80年前大不相同,但是依旧可以通过最真实的体验和年长的村民口中回述,去还原农家少女喜儿的生活环境。”那次采风,拉近了雷佳与喜儿的距离,老乡们的朴实真诚也给雷佳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15年版《白毛女》复排历经两年,其中反复打磨,只为呈现一部既尊重原作又立足现实的感人作品。令雷佳无比振奋的是,当年在延安首演后,现场的一位老红军热泪盈眶地说:“是!还是那个‘喜儿’!”这句话,让她铭记至今。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每创作一部作品,雷佳都要深入研究资料,立足传统,深入生活。最近两年,雷佳在舞台上不断奉上不同类型的歌剧新作。刚刚结束演出的歌剧《映山红》好评不断,雷佳饰演的冬子妈,虽然仅有一日党龄,但展现出的保护游击队和团结群众、发动群众方面的能力智慧令人印象深刻。歌剧《边城》,是雷佳的文学梦向歌剧梦的转化。她演绎下的翠翠不仅有少女的天真与懵懂,也有湘女的“霸蛮”与重情,令人过目不忘。提到这些新作品的时候雷佳说,“《边城》和《映山红》是从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和经典电影改编而来。如何用歌剧讲好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故事,唯有不忘历史、不忘传统、扎根乡土、深入人民。在守正的同时,从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富有人情味的土地当中,才能直接汲取到创新的源泉。”
为声乐艺术的未来贡献力量
多年来,雷佳不仅深耕于民族歌剧的舞台创作,还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采风、挖掘整理工作,并对其进行改编和艺术化舞台呈现,用崭新的方式将民歌传递到中国大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雷佳说,这是一个神圣的职责和使命。正是基于这份使命感,她凝聚起一群志同道合的音乐人,从歌曲改编、编曲到演出形式反反复复实验、否定、再实验。经过几年的努力,摸索出一条古今对接、中西融合的创作道路。
“我们以‘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的形式,集结起以‘80后’为主力的作曲家团队,重新编配来自11个省份及地区、6个民族的15首歌曲”,雷佳解释,“不仅有湖南花鼓丝弦小调、江浙吴语小调、蒙古族科尔沁短调,也有藏语迪庆民歌、陕北民歌、山西民歌,还有闽南方言的童谣、多声部的侗族大歌等。我们要将民族民间音乐这朵充满泥土芬芳的鲜花,捧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的面前,让不同地域的观众在乡音之中感受以民歌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的生命力和艺术创新的活力。”
不止如此,雷佳还积极培养后继专业人才。自2019-2022年连续四年,她作为艺术总监及授课专家,携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发起组织了第一届至第四届“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大型公益活动。
谈起这方面的实践,雷佳说:“针对声乐艺术教学的特殊规律,我希望能在实践育人体系的建设方面进行一些探索。主要针对声乐艺术拔尖人才的多元化培养与基层人才的普及化培训相结合的声乐艺术教培模式,进行一些教学实践和理论建设。”
为此,这项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全国遴选40名青年声乐人才,通过举办大师公开课、一对一专业课,组织中国声乐高峰论坛、美育论坛,举办全国声乐邀请赛、全国声乐展演,组织声乐轻骑兵下基层公益服务、赴边远地区支教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进行人才培养和输出。
让雷佳感到欣慰的是,“4年来,此项活动赴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公益演出10余场,每年暑假还赴边远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支教,都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雷佳表示,一方面以公益活动的形式展开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以下基层公益服务与赴边远地区支教的形式,增强青年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不忘初心,用歌声唱响人间温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