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凝心聚力 永不停步

——深圳市政协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记事

本报记者 白杨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18日   第 01 版)

■ 题记: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当深圳和珠海、汕头、厦门一起获批成为首批经济特区时,有外电惊叹:“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历史选择了深圳,深圳也创造了历史。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镌刻在这座城市中、融入深圳人血脉的精神特质,是深圳披荆斩棘、创造奇迹的“成功密码”。今天的深圳,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创新发展的一个标杆,先行示范的使命之城。

45年,时光飞逝,走过“万水千山”的深圳收获锦绣繁华,改革开放的故事也越讲越生动,而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政协身影。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政协,始终把参与和服务改革开放作为履职重要使命,凝心聚力,永不停步,成为改革开放与人民政协事业一道前进的精彩缩影。

聚焦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是履职总基调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助力深圳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市政协以履职成效作答。

在七届市政协1703件立案提案和830件社情民意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发展新优势、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是“高频词”,占比达15%以上。

制造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自主可控能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市政协聚焦“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深圳优势产业链,保障重点产业链安全”“推动深圳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新基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和协商,一批高水平协商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

落实省委“1310”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锚定打造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目标,市政协牵头对8项深圳高质量发展年度重点任务开展“点对点”督查,牵头对深圳“20+8”产业集群4个重点产业链开展密集调研,助力深圳持续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产业集群在深圳“落地开花”。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科技而兴。在深圳,“宇宙大厂”出圈、“小巨人”扎堆,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基于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科研能力领域建立重大科技创新企业白名单库,作为政府财政金融资源投入的重心。”在市政协召开的“进一步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蒋希勇建议。

助力深圳科创活力更加迸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深圳市政协近年来履职的重要内容。针对“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建设”开展专题协商,23条建议今年已被相关部门采纳落实。科研设施“沿途下蛋”“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模式等建议,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47条深圳经济特区经验之一。《推动深圳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协同融合的建议》重点提案,由市长领衔督办,16条建议均已落实或正在大力推进。围绕深圳创投行业发展开展半年的调研,邀请市主要领导与委员面对面“一起来商量”,设立“深圳创投日”等建议被采纳,“深圳创投日”成为全国首个创投与科技相结合的有效举措……

深圳是一座改革之城,也是一座法治之城。市政协创新构建“重点项目+常规项目+一般项目”的多层次立法协商工作格局,2023年围绕28个一般项目开展立法协商,提出164条意见建议报送市委。助力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开展调研30余场,提出意见建议70余条。争当助推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智囊团,围绕《实施方案》中的重点、难点,先后两次面向全体市政协委员征集授权事项线索,梳理报送意见建议43条,大部分得到采纳。

助力高水平开放

推动“引进来”“走出去”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

当前,深圳正驶入向海图强快车道。2022年-2023年,市政协连续围绕“提升深圳国际航运综合竞争力”“高质量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开展专题调研。相关调研成果在今年5月出台的《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中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市“两会”期间,《关于强化海洋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利用》重点提案由市委书记孟凡利领衔督办。近日,在市政协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专家们从港航、能源、科创、产业、对外合作、生态文旅等多个角度,分析了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面临的困难和症结,提出既有前瞻性、又具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党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任务。”孟凡利要求各部门将委员和专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每一条建议,当成一份作业、一份考卷,以最快的速度研究落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市政协将“增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列入2023年协商计划,发动210名市政协委员,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等职能部门,以及市社会组织总会、深圳工业总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历时半年的调研,全面梳理分析了深圳消费、外贸、投资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3个方面24项108条具体建议,助力深圳更好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市政协紧扣深化大湾区规则对接、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推动深港市场一体化水平提升等重大课题,组织视察调研100余次,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200多件,邀请香港立法会议员和全国、省、市、区四级政协委员,举办“深化深港合作”专题深聊会,优化竞争政策、促进贸易便利化等大量协商成果被吸纳到相关政策中。

着眼先行示范

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凝心聚力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歌曲《东方之珠》里的“小河”,指的就是深圳河——深港的边界河。

1997年深圳河实施裁弯取直工程,治河造出一小块土地,被称作“落马洲河套地区”。2017年后,粤港澳三地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河套概念从最初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成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赋予深圳园区三大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在这片“一湾相融”的沃土,如何发挥势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科研协同创新高地?

“合作生河套,方寸显雄心。要跳出以河为界的思维限制,利用深圳高质量发展产业基础庞大、领先的优势,在这里营造一个‘特区中的特区’……”11月28日,深圳市政协港区委员陈少波在“委员议事厅”活动中大声呼吁。

当天,多位港区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就“发展河套优势 共建创新特区”主题展开热议,现场参与协商讨论的还有来自河套合作区的政府部门、园区企业代表等近200人。

“要竭尽政协所能,运用各种协商平台,积极建言资政,以实际成效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为助推合作区深圳园区开发建设,推动形成‘一区两园’携手奋进、‘一河两岸’大干快上崭新局面贡献政协的智慧力量。”深圳市政协主席林洁表示。

深圳前海,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要见证。为助力前海打造“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市政协开展“强化前海服务香港功能的战略价值”课题研究,围绕前海开发提交提案及社情民意175件,“推动前海与港澳实现软硬联通”“以深圳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为依托建设大宗商品跨境交易中心”等一批建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督办,在相关政策中得到充分吸收。

45年过去,改革开放全面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迎难而上,需要更加坚定的改革自觉。

深圳毗邻港澳,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锋,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人民政协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着独特优势。市政协通过“委员议事厅”“深圳口述史”“委员讲堂”“政协热线”等活动平台,为改革发声发力,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要牢记深圳经济特区的使命任务,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特区精神,跑起来、抢时间、争一流,不断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助力深圳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林洁如是说。

2023-12-18 本报记者 白杨 ——深圳市政协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记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389.html 1 凝心聚力 永不停步 54,38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