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洒进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的院子里,混合着咖啡香,留住了前来参观的“70后”市民崔赛君:“点杯慈善咖啡,品味之时还能做随手公益,这种感觉很好。”归国华侨、在甬经商的马祯锶也爱上了这一口慈善咖啡的味道,给馆内咖啡店捐赠了咖啡机和咖啡豆:“海曙区就像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不仅开放、务实,而且新潮。在这里,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去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去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召开后,作为浙江省文物大区,宁波市海曙区在海上茶路启航地打造城市文化新IP——都市文博区。经过一年的精心准备,望京门城墙遗址博物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等先后开放,24个文博场馆新建扩建,宁波塘河文化陈列馆落成在即,天一阁二期有序推进……在4.27平方公里的宁波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内,每万人拥有博物馆的密度远高于国内同类城区,集聚效应初显。
场馆在人流中复苏,城市在文化中繁荣。海曙区还接连举办“天一读书节”“在海曙·游文博”等活动,以及各类文博展览80余场。新推出都市文博区游线近10条,夜游博物馆、博物馆+沉浸式演艺、都市文博区大型定向打卡等系列活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线……“不过,这些还远远不够。”海曙区委书记徐强认为,更好释放“文博+”赋能城市发展活力,海曙还面临着文化资源存量与利用程度不匹配、市场需求与产业集聚不协调等诸多亟待破解的矛盾。
聚焦中心、聚力破题。为此,海曙区政协早在年初就将“加快推进都市文博区建设”作为重点协商议题,组建“5+N”课题团队,上门咨询专家意见,上线征询委员建议,进一步厘清了海曙打造都市文博区面临的难题。区政协主席张宁辉还带队赴无锡市梁溪区、苏州市姑苏区、上海市松江区等地考察,充分吸收借鉴有益发展成果,先后召开23次座谈会,进行3次专家协商,在一次次讨论交流、实地调研、反思整理的过程中,从文化IP、文化空间、文化产业、文化活动、博物馆打造等5个方向切入,形成5份调研报告。
在10月海曙区政协“请你来协商”会场,智库专家、政协委员与区委书记面对面同题共答,“5+N”课题团队的委员代表逐一拿出前期调研成果,政协智库专家结合文博领域研究给出解题思路。一个个全新的思路举措密集抛出,全程参与协商交流的徐强直言,“都市文博区意味着现代、代表着开放、彰显着特色。我们要寻找文化脉络、嵌入现代科技,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从殿堂走向人群、走向市民。”
“这场协商打开了建设具有海曙辨识度的都市文博区的视野和格局,共同找寻助推都市文博区建设的切口和路径。”张宁辉表示,区政协将持续紧盯都市文博区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组织专家委员开展调研,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助力推进都市文博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