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孙家正为我的书写序

汪东林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1日   第 11 版)

孙家正给汪东林的复信

本文作者曾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于2004年从全国政协机关退休。2008年,孙家正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从时间上来讲,二人并无交集,孙家正却为本文作者写的《为了忘却的岁月》一书作了序言,这背后有什么故事呢?

结缘于赵朴初的墨宝

对孙家正同志,我原本是只闻大名,并不相识。何以他为我在2013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为了忘却的岁月》一书写序呢?我只能用一个老词来回答:因缘际会。

从1980年至2022年40余年间,我共出版人物传记书籍10余本。其中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梁漱溟问答录》《梁漱溟与毛泽东》《名人传记集粹》由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签,21世纪以来的《远去的背影》《江山儒商王寿昌》《为了忘却的岁月》等则由好友沈鹏题签。赵朴老德高望重,却是我的忘年之交(赵朴初语)。沈鹏是与我同在新闻出版界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年,彼此交往甚密。但为拙作写序的,却只有孙起孟同志。他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是我的间接领导,至80年代又成了我的直接领导。因而199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我写的《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一书时,孙起孟欣然为其作序,为此书增光添彩。

2004年我退休后,凡在北京期间,仍每周去全国政协机关一两次,主要是去图书馆和阅览室查看资料。2011年初夏的一天,我正穿过机关多功能厅,迎面走来的时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曾任人民政协报社社长)把我叫住,让我到他办公室聊聊,我答要去图书馆,并说有何见教就在边上坐坐。

我们在多功能厅长沙发上坐下。卢昌华笑嘻嘻地对我说:“第一,你赠我的大作《江山儒商王寿昌》,先看了你写的序言,好书,谢谢啦!第二,跟你说一件与你相关的因缘巧合的事。”卢昌华说,他前不久陪同孙家正副主席出国访问,中国驻该国大使馆向孙副主席索墨宝,他挥毫泼墨,落笔题目就是《题赠汪东林君》。“我一愣但没有吭声,他写完后我对他说,这汪东林君准是在政协机关工作几十年的一位老同志,同赵朴初关系密切。”孙家正说:“是嘛,我只是喜欢赵朴老的诗和字,有不少短诗我能背。这首诗就是选自《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鼓励人上进的。从立题可看出,这位老同志与赵朴老关系不浅。”

《题赠汪东林君》的由来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听后即对卢昌华说,“你可能还不知道,赵朴老这首诗有两个版本,书写时间前后相差16年。”

第一张条幅写于1983年初《人民政协报》创刊前夕,我去赵朴初家组稿,请他为即将创刊的政协机关报写诗,他马上应承了。此时,赵朴初与我这个工作人员已相识相知20年。我因此向他吐露:机关直接领导已决定我正式调往报社工作,我也同意了,但老想自己40多岁半路出家,心里仍犹豫不决,却对谁也没有说。

我将心事对赵朴初表明后,他立即严肃地对我讲,这个想法不对。“人民政协报是政协的机关报,报社并没有离开政协,是政协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你在政协机关工作20年的经历能派上用场。再说你有文字能力,能胜任记者、编辑工作,如果自身奋发努力,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赵朴初一席话打动了我,于是我表示一定会照他的教诲去做。

正要告辞,赵朴初起身对我说:“今天的谈话很重要,我要赠你几个字。”即铺开宣纸,疾书:壹志金可镂,多问道不穷。艰难成学业,终达妙高峰。写毕对我说:“这张条幅赠给你,存念今天的谈话。”这是第一个版本。

1998年,我调动至由赵朴初任主任的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办公室,任巡视员兼副主任,分管宗教工作。但此时的赵朴初已年高病重,以医院为家,边治病边工作。彼时,赵朴初在夫人的协助下,开始编选《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这本厚厚的、画册般的书。没想到,他们夫妇俩都想到16年前赠我的诗,认为在鼓励年轻一辈上进的诗中比较典型,让我带原作到医院去给他们看看,我立即照办。

赵朴初认可后,他的夫人陈邦织说,这张条幅太小,她抄下来待朴老病情好些另写一张大一点的。这才有了收录进《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的第二个版本。因为原诗没有题目,另设题《题赠汪东林君》,排在全书手迹的第10首。

卢昌华饶有兴趣地听完我的简述,他即建议:孙家正副主席长期担任文化界的领导,自己也是知名文化人,你的新作《江山儒商王寿昌》可主动赠送孙副主席一本,同他联络联络。我接受了卢昌华副秘书长的建议。

为《为了忘却的岁月》作序

卢昌华同我交谈后的次日,我题签好2011年3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刚刚出版的《江山儒商王寿昌》,经考虑后又写了一封较长的信,到邮局挂号寄出。

我的信内容要点是:第一,简述此书的编写背景和过程,讲到此书反响不小,多位领导人亲笔复信,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肯定;第二,报告我正在全国政协办公厅主管、中国文史出版社主办的《纵横》杂志连载几十篇短篇人物传记,告知大体内容,并准备结集出版;第三,大胆提出如认可这本书的内容,十分希望孙副主席在百忙中写序。

没有想到的是,也就十天八天的工夫,孙副主席就亲笔给我复信,对我的作品予以肯定,并美言有加,但并没有直接答复是否写序。我当然不好意思再催问他。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接到他秘书的电话,告诉我最近孙副主席一直比较忙,好多事情已作安排,一件一件做。“您请他写序,他同意了。《纵横》杂志我们这里也有,您的文章他大部分看过,还接着看。孙副主席让您把已拟定的书名,并写个关于这本书的背景材料一块寄来。”

我十分高兴,立马写好邮去。又过了一段时间,孙家正让秘书把他亲笔修改的《序》寄来,让我过目。对我这样一个全国政协退休老同志的书,想得如此认真而周全,让我感动!这本《为了忘却的岁月》于2013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岁月悠悠,孙家正副主席为我的书写序,一转眼十余年时间已逝。现在回想,自1962年至2004年的42年间,我作为全国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曾在好几个工作岗位工作过。自视天资平平,仅在勤奋和有心两方面努力而为之。如果没有作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这个大平台,如果没有孙起孟、赵朴初及后来的陈锦华、孙家正等领导人的关怀和支持,许多事情我个人是难以完成的。

(本文作者为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2023-12-21 汪东林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621.html 1 孙家正为我的书写序 54,62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