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又是竞争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和指导京津冀三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各方面工作协同发展,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助力京津冀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新闻发布地方行活动,深入走访京津冀三地多家企业,在行走间感受知识产权护航企业发展的力量。
优质服务 为企业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走进北京的鹰瞳科技公司,一面专利证书墙印证了知识产权在企业快速发展中的支撑力量。鹰瞳公司副总裁吴晓磊告诉记者,作为全球视网膜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公司有很多专利成功进入了预审通道,并得到了快速响应和授权,保障了公司在项目投标时能够及时使用。而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公司越来越感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还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正是得益于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抢占市场提供了先机。”吴晓磊说。
除了“北京速度”,“天津速度”同样为在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支撑。天地伟业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安防软硬件产品和行业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公司董事长戴林告诉记者,公司一项核心发明专利仅用44天就收到了授权通知书,一项重点新产品外观设计专利仅1天就得到授权。快速授权不仅大大激发了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也为真正拥有科技实力和创新成果的企业争取到了更多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而这样的速度正是受益于天津市专利审查周期缩短和快速预审服务的完善。据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挺介绍,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天津代办处的纸件专利申请受理已压缩到1个工作日,专利费用减缴备案审核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专利代办32项业务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5年来,天津不断提升服务创新主体的质量和效率,已为46万家次企业减缴专利费用7亿多元,让企业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创新服务 为企业引来金融活水
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企业创新生态的“护城河”,同样也是企业创收增利的“桥头堡”。
作为我国中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岭药业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及子公司已申请国内专利1270项,获得授权738项,外国授权专利107项。
“古代的战场需要排兵布阵,如今的市场竞争亦离不开专利布局。正是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以专利、商标、中药保护等为主体的多重保护网络,保障了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平稳、安全的流通,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最终保障了企业的平稳增收与高质量发展。”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李向军说。
无独有偶。北京眼神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是首家总部落户雄安新区的人工智能企业,在生物识别领域积累了丰厚优势。公司首席战略官王姝琦告诉记者,公司利用旗下某核心专利组合进行知识产权转化,已为公司增加营收10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创收近百亿元。“创新服务,让企业感受到了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也尝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甜头。”王姝琦说。
事实上,为了让知识产权的含金量更好转换为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京津冀三地一直在持续发力。
据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在京津冀方兴未艾。河北利用多种形式拓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至今年9月,全省知识产权质押登记金额116.15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天津通过建设知识产权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储架达到20亿元;北京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引导知识产权运营平台等北京服务机构落户天津,推动三地转移转化工作发展。
“不押砖头押专利”。正如科创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高红霞表示,为了更好发挥出知识产权的含金量,下一步将以科创中心为依托,不断深挖创新主体知识产权证券化、质押融资、基金等服务需求,推进企业将“软知产”变身“硬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