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记者日前走进中国唯一的驯鹿部落——内蒙古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拍摄记录使鹿鄂温克人从原始狩猎转型旅游,从离群索居到文化交流,在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不忘传承创新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在迈向小康生活的新征程上。
冬日时节,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气温直逼零下40度,在使鹿鄂温克人布冬霞的驯鹿放养点——“布冬霞部落”,木杆和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一种圆锥形房子)里面却很暖和,热气腾腾的炉火上,一锅“肝复灵”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几名游客围坐一起喝着热茶。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敖鲁古雅鄂温克是中国最后一个使鹿部落,也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现存345人。随着国家生态移民,他们下山入住位于根河市境内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从较为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逐步融入了现代社会,但是驯鹿养殖的传统文化依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虽然绝大多数族人都过起了定居的生活,但仍有少数鄂温克人居住在大兴安岭腹地的密林中,常年与驯鹿为伴。山中苦寒,但为了心爱的驯鹿,一些猎民常住山上。“我还是习惯住在山上,总觉得山下的世界太吵。”布冬霞说,希望她的驯鹿放养点能成为展示使鹿鄂温克人原生态民俗的窗口。
现在,年轻一代使鹿鄂温克人有了更多想法,日渐向好的生活条件更加坚定了他们将驯鹿文化传承下去的信念,而科技的力量,让他们既能选择“留下来”,又能更好地“往远处走”。
布冬霞的儿子肖晨昊,正依托根河自然资源及驯鹿文化努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化,直播、新媒体成为他触达外界的有力渠道。在儿子的影响下,布冬霞也能从容自若地面对着手机的镜头,教游客如何说鄂温克语。“鄂温克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靠口口相传。看到年轻人传承创新鄂温克民族手工技能和养鹿知识,感觉很欣慰。”布冬霞说。
作为根河市政协委员,肖晨昊正在筹备新的提案:打造与复原鄂温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多渠道宣传当地特有的“冷资源”、森林资源以及鄂温克驯鹿文化,引流广大游客来到“中国冷极”的“驯鹿之乡”。“我们民族是最后养驯鹿的人了,希望能够把我们民族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肖晨昊说。
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不少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年轻人在山下定居点经营起驯鹿产品店、家庭民宿等,每年也有不错的收益。据统计,鄂温克族猎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2892元,提高到2022年的3.2万元左右。
如今,敖鲁古雅猎民们饲养驯鹿的习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有着“中国最后使鹿部落”称号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猎民点的知名度正与日俱增。从原始狩猎转型旅游,从离群索居到文化交流,在融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使鹿鄂温克人不忘传承创新自己民族的文化,让古老文化焕发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