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财经周刊

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关系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苗圩

《 人民政协报 》 ( 2023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虽然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但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今年以来,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4.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基本保持稳定。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3个百分点。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7%,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2.9%。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实现高速增长,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35.2万辆和7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9%和37.8%,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0.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强调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的同时,继续强调要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的重要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领会用好“先破后立”这个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立”,就是要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新动能见实效,发展新质生产力;“破”,就是要做好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稳住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要坚持“老树发新芽”和“育新枝栽新苗”并举,持续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

具体到制造业方面,我们要坚决破除片面的追新求新,忽视传统产业的认识误区。比如,有些地方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高耗能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高污染产业和产能过剩产业。实际上,这些产业能耗、排放总量更多是由产业特性及规模总量所决定的,我们要解决的是能耗高、排放高的问题。也有些地方认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只能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少。实际上,我国传统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主体,占比超过80%,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纺织、服装、家电、食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产业,吸纳就业多,占出口比重高,是稳就业、稳外贸的重要行业。传统产业也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石,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很多新兴产业都来自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在当前我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风险和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对稳住工业基本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保持我国国际产业分工优势和产业安全十分重要。

2024年,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并重。

一方面,要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破除制约传统产业发展政策障碍,加大技术改造引导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化工、钢铁、冶金、食品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让传统产业向“好”向“绿”向“新”转变,提升传统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创新发展,注重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强5G、千兆光网建设等网络设施和智能计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统筹规划。注重推进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释放数据要素新价值,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抢占发展先机。同时,坚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共进,比如生物制造赋能传统饲料行业绿色转型,仪器仪表行业为量子信息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牵引,不断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2023-12-26 苗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4791.html 1 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关系 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4,79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