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的前3年间,丰子恺曾在重庆沙坪坝庙湾自建的小屋居住。
小屋非常简陋,一共60多平方米,隔成了3个房间。每间又分成前后两室,共得6室。中央一间的前室大些,但也不到16平方米,算是食堂兼客厅;后室是家人的卧室,只有5平方米多。西边一间是厨房及工友室。东边一间的后室也是家人的卧室,前室便是丰子恺的书房兼卧房。
那3年,丰子恺坐卧和写作都在这10平方米内。墙是竹制的,单薄得很,夏天东墙上被晒得烫手。
丰子恺对外绝少往来,每日只是读书作画,饮酒闲谈而已。在抗战期间,在荒村里,这幸福就伴随着一种苦闷——岑寂。为了避免岑寂,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其中,鹅留给丰子恺的印象最深。因为它有那么庞大的身体,那么雪白的颜色,那么雄壮的声音,那么轩昂的态度,那么高傲的脾气,和那么可笑的行为。在这荒凉岑寂的环境中,这鹅竟成了一个焦点。
饶有意味的是,这鹅原是丰子恺的姓夏的邻居送给他的,后来丰子恺又把它送给了住在小龙坎的一个朋友。
白鹅,在烽火连天、黑云压城的艰难岁月,给了丰子恺以些许的慰藉与温暖,给枯寂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