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问世后,引起了轰动,发行量很大,荣获了苏联斯大林文学奖。有人向他请教写作的经验,周立波说:“创作的源泉,主要在十分熟悉的地方。作家必须花一点精力,费一点光阴,建立自己的生活基地,顶好一辈子都在那里。”
1955年秋天,周立波选择了回乡落户的方式,从北京市迁到了湖南益阳郊区桃花仑乡的竹山湾。一身灰蓝布中山装,一双解放鞋,一口益阳土话,干各种农家活。周立波把竹山湾当成新的创作基地,每天随身携带铅笔和笔记本,寻找着可用于“小说创作的模特儿”。
周立波朝夕相处的邻居叫邓益廷,是竹山湾的一位“庄稼把式”。邓益廷有三手绝活儿:第一是耙田,高低不平的田,别人都耙不平,他操起铁钯,几个来回就能搞定;第二是筛米,他操动筛子旋转几个回合,就能把米与谷分开;第三是识牛,还会治牛病。周立波跟着邓益廷学会了好多农活,还收集到大量的生活素材和方言土语。邓益廷称周立波为“周部长”,周立波称邓益廷为“田状元”。
后来,周立波创作长篇小说《山乡巨变》时,“笔尖一接触稿纸,形象和场面立即从脑子里泛溢出来”。他以实际生活中的三个“面糊”为模特,即亭面糊(周立波的邻居)、仙面糊(周立波的父亲周仙梯)、桌面糊(亭面糊的弟弟邓佐廷),塑造了“亭面糊”盛佑亭的形象。其他人物形象也都有原型,办社干部邓秀梅的原型是团县委副书记彭玉霞;爱社如家的农业社社长刘雨生的原型是桃花仑乡合丰农业社社长曾五喜;具有“婆婆子”性格的乡长李月辉的原型是大海塘社的主任陈桂香;团支书陈大春的原型是陈年春;盛学文的原型是邓益廷的儿子邓焕章。
最终,周立波凭借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成为乡土文学大家,与同时期的赵树理共享“南周北赵”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