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族宗教

他们年龄最小的65岁,最大的已经80岁;他们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宣讲,覆盖受众60余万人,行程累计6万多公里;他们让革命薪火、民族团结代代相传。他们说——

“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我们要一直讲下去……”

本报记者 范文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1日   第 08 版)

宣讲团成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宣讲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宣讲团——由45名退休老同志组成,年龄最小的65岁,最大的已经80岁;

他们,是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他们,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自2017年3月成立以来,宣讲团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宣讲,累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类宣讲活动1285场次,覆盖受众60余万人,宣讲行程达到6万多公里,让革命薪火、民族团结代代相传。

同心县里讲《同心》

同心县原名豫海县,该县政府网站上,记录了这样一段历史:1936年10月,同心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自治的先河,扩大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聚,埃德加·斯诺震惊世界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约四分之一的篇幅是在同心写成的。历史上,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邓小平等200多位共和国缔造者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足迹,创造了不朽业绩。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颂扬民族团结的同名电影《同心》于2008年10月27日在全国各地隆重上映,生动再现了当年可歌可泣的历史。

影片讲述了1936年西征红军在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过程中,与当地回汉群众和睦相处、团结奋斗、凝结同心的真实故事,以主人公马和福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当选豫海县回族自治政府主席,并为捍卫自治政府而光荣牺牲的事迹为主线,同时穿插了斯诺和马海德采访西征前线的经历,着重表现了红军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广大回族群众建立起的血肉之情。

这是一部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影片,对在全社会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各族人民增强凝聚力,与党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我们同心县脱贫奔小康了,可不能忘记革命先烈们的奋斗牺牲。”在同心县乔家湾小学,宣讲团成员、一身戎装的马希伟说到马和福被捕,和一对儿女惜别时,天上下着鹅毛大雪,马和福被绑在车上,场景凄惨。讲到动情处,花甲之年的马希伟哽咽着,眼里噙满了泪花说:“和马和福生离死别时,他的女儿才4岁,儿子才6岁。”

讲述者深受感染,聆听者也沉浸其中:学生们扑闪着眼睛注视着台上的老爷爷,小手攥得紧紧的,为烈士的命运而揪心。生动的宣讲让学生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必须更加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我们刚开始宣讲时,很多听众不知道马和福是谁。”宣讲团负责人白金祥回忆说,眼见家乡的烈士不能被后人所铭记,很多老同志感到痛心。于是,宣讲团赶制了红色情景剧《马和福》,用了10天时间精心排演,呈现在家乡父老面前。

后来,《马和福》这部剧就成了老干部们外出宣讲时的保留剧目。

特色宣讲受欢迎

同心县既是唐蕃古道、丝绸之路经过之地,又是回汉各族人民交往、融汇的地方。作为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是宣讲团的一项重要宣讲内容。

“讲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时,筷子可以用来说明团结的重要性;《历史选择了井冈山》《长征的故事》等6本书,都是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时需要的。我们还编了一条民族团结绳,告诉大家各民族紧紧缠绕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这是宣讲团成员多年来的宣讲心得。

“花儿”是西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山歌,在宁夏的山川原野上、农家院落内,哪里有宁夏人,哪里就会飘扬起“花儿”来。

“沙枣子花开哎呦哎呦,哎香又甜啊,总书记来到宁夏川嗯,哎哎唉呦,人民领袖爱人民呀,人民领袖人民爱……”

这是宣讲员用宁夏传统说唱“数花”的形式,表演自创节目《总书记来到咱宁夏川》。这个节目的创作灵感,来源于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故事,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人民的关怀关爱唱到群众心坎上。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宁夏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宣讲团成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宣讲中,他们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设置成问答环节,让大家在互动中学习;组织现场群众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红色歌声再次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心中的爱党情、爱国情。

宁夏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凝心聚力脱贫攻坚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宣讲团应邀到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进行为期一周的宣讲,在联丰村,宣讲员康泽林向村民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生动实践。“你们从西吉县的大山深处搬到这里,过上了好日子,开不开心?”“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大家是否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情到深处,在场的50多位村民流下热泪,给出肯定的回答。

我们要一直讲下去

一路走来,宣讲团的名气越来越大,走出了同心县,走进了银川市。2023年春夏之交,宣讲团成员受邀来到上海、浙江等地宣讲,受到热烈欢迎。上海交通大学退休教授陈挥感慨地说:“这样给力的宣讲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还是一把年纪的老干部组建起来的,更加难能可贵。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同心县参观学习。”

日常宣讲中,宣讲团还推出了自编自演的《红岩》《沂蒙颂》等近10部情景剧,累计演出二三百场,让爱国主义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变得更加生动鲜活起来,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宣讲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先进事迹,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春风化雨般深深融入各族群众的思想深处和血脉之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宣讲团被评为“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成员杨军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成员马希伟、拜孝忠跻身“中国好人榜”。

问及2024年的打算,几位宣讲团成员说,荣誉越多、责任越大,要秉持初心,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一直讲下去。

2024-01-11 本报记者 范文杰 他们年龄最小的65岁,最大的已经80岁;他们深入基层广泛宣传宣讲,覆盖受众60余万人,行程累计6万多公里;他们让革命薪火、民族团结代代相传。他们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5770.html 1 “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我们要一直讲下去……” 55,77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