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九项重点任务之首。
连日来,全国政协委员们对会议精神进行了系统学习,并结合自己所在行业、领域和岗位推进落实。就此,人民政协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余晓晖,听听他的理解和体会。
记者:鉴往知来。在您看来,去年信息通信行业有哪些成绩、亮点?
余晓晖:2023年,全行业在基础设施、技术产业、融合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进一步稳固,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更加。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坚实有力。截至2023年11月底,5G基站总数达328.2万个,全球占比超过60%,实现“县县通5G”,并逐步向乡镇拓展。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达2272万个,部署规模处于全球首位,实现“市市通千兆”。通用算力、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我国面向市场服务的算力总规模超过200EFLOPS,全球排名第二,其中,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45%。IPv6从“能用”到“好用”,移动网络IPv6流量占比约60%。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覆盖3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40个行业,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
技术产业更加成熟壮大。关键技术创新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占比超42%,继续稳居全球第一。6G、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球前列。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超过40%,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点整机产品竞争力全球领先,5G基站出货量全球占比超50%,光接入设备出货量全球占比超40%。产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3家基础电信企业进入全球运营商营收前10,9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独角兽企业达316家,占全球23.2%。
创新应用更加广泛深入。消费领域应用拓展数字生活新空间,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服务市场。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生活领域,5G用户人口普及率、5G流量占移动流量比重均突破50%。电子商务销售额、移动支付金额稳居全球第一。生产领域应用催生数字经济新动能,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超过85%的工业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达到8000个,应用场景加速向排产、作业、质量、生产等核心生产环节渗透。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近万家,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升级路径。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信息通信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余晓晖: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机遇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渗透、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通信业为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关键底座,是数实深度融合的践行者、支撑者、引领者,必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承担更大使命,也将迎来自身的更大发展。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从新设施看,网络基础设施加速向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将给信息通信业发展带来质的跃升。从新技术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加速演进升级,加快实现感知到认知的跨越式发展。云+AI有望成为智能时代的基础底座,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信息通信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从新要素看,数据成为重要战略资源和新的生产要素,深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形成数据驱动的创新范式和乘数效应。信息通信领域产生、汇聚、承载着关系国计民生的海量数据。挖掘好、应用好这些数据,将有力促进行业运行效率提升和全要素生产率跃升,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信息通信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行业自身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短板。部分核心技术、底层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仍存薄弱环节。融合应用规模化推广面临需求碎片化、标准难互通、数据难共享等问题。另一方面,信息通信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科技革命和地缘政治前所未有地交织叠加,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信息通信产业竞争博弈将更加激烈。
记者: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置于2024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就信息通信业来看,落实会议精神,您有何思考与建议?
余晓晖: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信息通信业可重点强化五大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支撑能力。推进5G、千兆光网协同发展,加快移动物联网、IPv6等规模部署,保持网络设施全球领先。加快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巩固提升工业互联网领先水平。构建世界一流算力基础设施,深化云网融合、算网融合,探索推进算力互联互通和算力互联网发展。
二是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推进5G-A、6G等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孕育兴起的历史机遇,发挥制度和市场优势,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计算芯片等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发挥市场、数据、场景等优势,牵引和激发数字技术与业务创新。
三是增强融合带动能力。抓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变革突破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在工业领域部署。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工业园区的深度应用和全面普及。分类、分业、分阶段体系化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实现全域、全链、全环节数字化发展。
四是壮大生态赋能能力。加快推动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融合生态。发挥基础电信企业链长作用,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巩固通信设备企业领先优势,推动龙头企业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大贡献。支持中小企业在前沿性、颠覆性、不确定性高的领域开展创新探索,培育一批极具创新活力的独角兽企业。发展壮大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五是筑牢安全保障能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长板带短板、以整机带部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防范化解工信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提升网络安全极端情况风险防范能力,健全工信领域数据安全保障政策、制度、标准体系,围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兴融合领域,深入实施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持续提升融合安全保障水平。
记者: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展望2024年,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所在行业高质量发展?
余晓晖: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信息通信业是全球研发投入最集中、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既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也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2024年,围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信息通信业可考虑从三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着力推动基础性原创性技术突破。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聚合学术界、产业界等多方力量,强化AI大模型、6G、下一代互联网、拓展现实(XR)、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等信息通信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技术的协同攻关,系统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孕育更多未来产业。
二是充分挖掘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和价值。支持数据应用设施、数据流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和新型数据服务网络,促进跨企业、跨行业的数据交易和流通。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促进土地、劳动、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生产主体、生产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深刻变革调整,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三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大力度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和模型算法,加快探索推进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和应用,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范式变革。强化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数据综合能力,通过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发展,全面支撑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积极探索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在传统产业的应用,赋能传统产业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的数智化改造,培育更多新模式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