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政协新闻

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全会热议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本报记者 孙金诚 融媒体记者 宋宝刚 王慧文 汪凯 李玉祯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6日   第 07 版)

1月9日,政协北京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围绕“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主题,建诤言、献良策、助重建、谋发展。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谢薇薇委员表示,在“23·7”特大暴雨灾害受灾前,房山区有些公共基础设施,受各种条件限制,标准不高。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应高标准规划,全力补齐过去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着重解决老百姓“房前屋后”的切实问题,体现城市温度。

李珍委员建议,将“平急两用”理念融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与实施,制定适合房山的“平急两用”政策及技术标准,打通公共基础设施“生命线”。同时,统筹多元资金渠道、打造“平急两用”示范工程,鼓励头部央企,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建运”一体化工程。

韩东妍委员表示,要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打造房山“空、天、地”一体化北斗智慧城市时空数据服务平台,建立社区应急响应系统,培训社区居民进行自救和互救。

张妍委员建议,构建全域互联的前端感知网络,构筑区级专属、部门共享的时空数据平台,建设智能精准的城市大脑中枢,打造平战结合、普惠高效的数字创新应用,解决“看不见、连不通、算不准”等问题。

“要完善我区‘上蓄、中疏、下排(适当滞)’的防洪体系建设。”王庆军委员建议,科学论证,高标准治理河道,保证行洪及村庄安全;持续开展智慧水务建设,推进监测预报一体化,提升洪涝灾害“四预”能力。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针对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杨宝华委员建议,大力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突发灾害的处置能力与应急水平,全面增强基层社区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周海利委员建议,在房山区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以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看病难、看中医难的问题,并借助有实力有经验的民营资本进入,建立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既能解决老百姓的就医问题更能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郭艳红委员建议,加强灾后山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中心位置应建设在比较空旷的区域且位置较高,有便利的交通便于疏散;建立互联网医院相关联的网络系统,远程指导患者就医,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指导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就地救治。

促进旅游业恢复和乡村振兴

房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村民多以旅游相关产业为收入来源和就业途径。丛程辉委员表示,应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对山区旅游产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服务,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让百姓享受幸福新生活。

宗海明委员认为,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山体、水体的生态修复应结合北京市全域花园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打造的政策指南,通过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的植物专类花园打造,实现山区灾区乡村振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

高峰委员建议,围绕南沟北沟景观节点开展“一点一园”的发展策略,整合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发展,达成“人、文、地、产、景”一体化的目标,这样既能提升房山区旅游居住品质,又能加快周边乡村振兴发展。

王浩委员认为,应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将灾后恢复重建与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他建议,探索农业灾后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服务,打造房山区独有的现代农业品牌,以此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百姓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024-01-16 本报记者 孙金诚 融媒体记者 宋宝刚 王慧文 汪凯 李玉祯 ——北京市房山区政协全会热议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5972.html 1 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55,9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