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在线

儿童健康成长

需要“全接纳、慢引导、厚支持”

郑丹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7日   第 11 版)

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书记兼校长郑丹娜(中)与学生们在一起。

再好的教育设计都需要转化成一线的教育实践,都需要落地为师生的生命成长。

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书记兼校长郑丹娜是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党代表,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她从教30年,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并通过多种途径建构师生家长生命成长共同体,在和学生二十几年的“悄悄话”中,提出“全接纳”的教育理念:接纳所有孩子、接纳孩子所有、尊重成长规律、期待人人出彩。本期我们特别邀请郑校长给我们分享她的教育经。——编者

做教育30年,其中在当班主任的23年里,我和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悄悄话”交流本,约定心里的小秘密、成长的小烦恼,甚至是对老师和爸爸妈妈的小意见都可以写在本上,交给我,我每天都会在本子上一一回复。23年,500多万字的悄悄话,帮助我发现了教育的真谛:全接纳—慢引导—厚支持,创造环境去涵养。

全接纳:

接纳感受,激发自觉

所谓“全接纳”,在于“全”,“全”的第一个意思就是接纳所有的孩子。对于老师来说,是平等地接纳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被老师公平地对待;对于家庭来说,就是平等地接纳大孩与二孩、男孩与女孩,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父母公平的爱。平等不等于平均,对于内向敏感的或是正处于低谷期的孩子要有倾斜,这是“全”的第二层意思。接纳所有的感受,行为有对错之分,但感受无罪,觉察和接纳孩子行为背后的所有感受。

曾读过《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其中,倾听心声的四个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是用全神贯注地听代替心不在焉。二是用“哦”“嗯”“这样啊”代替提问和建议,回应孩子的感受。三是用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四是基于儿童想象力强的天性,理解他并陪伴他一同幻想,比如“假如那样就好了”,代替成人基于事实和逻辑上的解释。比如,孩子非要吃蛋糕,而家里没有,家长就可以说“真希望能立刻变个蛋糕出来”。

我尝试着用上述方式倾听学生,倾听我的儿子。事实证明很有效果。就拿我和儿子的一段经历来说吧:在儿子上四年级的暑期前夕,那天,学校开完结业式,他背着书包无精打采地回到家。我想,孩子一定是遇到不高兴的事了。一定要听孩子说出感受。于是我说:“是不是有点不高兴呀!”孩子喃喃地说:“没评上‘阳光男孩’!”这段时间孩子为此事一直很努力,期末考试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没评上班级里的“阳光男孩”,他一定很难过。于是,我故作惊讶地说:“太可惜了!妈妈觉得你很努力。”儿子觉得我能理解他,越发想说了,“我跟浩洋就差一票……”我能感受到他对一票之差的遗憾,连忙说:“真是太可惜啦!”孩子天真地说:“妈妈,要是明年再评时,浩洋生病了没来,我就能评上了!”我的心“咯噔”一下,这个还能再接纳吗?趁人家“摔倒”了,超过别人,这光荣吗?我正想提醒他,可马上意识到,他是在用幻想的方式实现评上“阳光男孩”的愿望,与道德无关。于是我也随着他幻想,只是把话改了改:“假如浩洋今天有事没来,你真可能评上呢!”孩子听我这样一说,睁大眼睛看了我一眼,沉默了一会,然后说:“妈妈,我想了想,那也是不可能的。再说,浩洋是我的好朋友,我也不能让他病呀!我看看他有什么优点,我得跟他学!”孩子的话让我一阵惊喜!这原本是我要教育他的,但是我用接纳回应感受,并用幻想实现他的愿望,孩子已经实现自我教育了。

这番对话让我有一个特别的体会:我们接纳的是孩子的感受,不是孩子的行为,但是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她)自己就会调整行为中的不当之处,实现自我教育。接纳是最大的尊重。

慢引导:

根本在于等待或者创造契机

引导就是明理,但是强调一个“慢”字,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时候我们要等待,这种等待自古以来的圣贤就在强调,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等待,等待可以引导的契机出现。“慢引导”就是对生命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和恰当的提醒。

新年将至,我如期收到了树林同学的节日祝福,每到节假日,树林的信息总是如约而至,如小时候给我写悄悄话一样:“您一直说我有一个好妈妈,其实我很感激您是我的小学老师。总是想起那些让您费心的事,您一直对我悉心关照,让我成长的道路顺利通畅,正直善良……”当教师是幸福的,能够与那么多幼小生命真情互动,影响那么多孩子的成长。

树林说得没错,我一直觉得他有一位开明的妈妈。小时候的树林的确是一个淘气包,但是树林妈妈从来没有简单地指责和暴力地打骂,而总是陪伴他面对并攻克成长中的一个个难题。记得最清楚的是,二年级时树林和幼儿园时期就同班的小伙伴立伟如同一对小冤家,几乎每天都会有摩擦,你踢我、我打你的事情每周不断。临近年底,树林妈妈和两个孩子约定“阿姨单位要找在幼儿园时期就是同班、小学还在一个班的孩子,如果能坚持一个月和平相处,就各得一份元旦礼物。”孩子就是孩子,为了新年礼物,他们也要忍一时不快,这之后的将近一个月,每次快要有纷争时他俩都忍住了。元旦这天,树林妈妈真的给两个孩子带来了礼物,还夸奖他们信守诺言,让新年老人都非常感动呢!

直至树林大学毕业再来学校看我时,我和他提起这件事,树林才知道那两件新年礼物原来并不是妈妈单位的约定,而是妈妈的良苦用心。

这位可敬的妈妈用她的包容、善良、智慧创造契机帮儿子学习友好交往,学会大度宽容、善待他人。如今的树林已经是一位策划公司的项目经理,我想他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难关、完成一项项任务的过程中,一定有妈妈为他播下的友善种子的力量吧。

厚支持:

创造健康的生态无所不在地浸润、滋养、托举孩子的成长

育人如种树,孩子如同一棵正在成长的小树,创造环境“全接纳—慢引导—厚支持”,使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里,感受到心理上的安全,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中,在“我懂你”的阳光普照下,慢慢得到涵养,从而发芽开花。

在我看来,普通的陪伴是“我在你身边”,高质量的陪伴是“我懂你”。和学生互通悄悄话进行引导外,后来我还开办“悄悄话的交流会”,就是征得本人同意,有的内容可以全班交流,或是邀请爸爸妈妈、任课老师来,建立起敞开心扉的“沟通会客厅”。我读懂每个孩子的心声,了解班级里的每一个事件,尤其是我带了六年的那个班级,悄悄话如同一个透视镜,帮我看到了每个孩子的内心,知晓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波澜,没有错过班里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于是,我能在孩子们需要时及时补位,能把握每一个契机恰当疏解。“悄悄话”是陪伴学生成长的很好方式,现在我们学校很多青年班主任都用类似的方式与孩子们互通心灵,比如班级念好箱、漂流日记、心情晴雨表等。

陪伴成长在家庭教育中更是不可或缺,我把“悄悄话”的方式也推荐给家长,鼓励家庭每天开展“三个亲子十分钟”(亲子锻炼十分钟、亲子劳动十分钟、亲子阅读十分钟)的活动。陪伴是爱的表现,能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既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还能激发孩子更好地表达出一些独特想法,有助于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每个生命都处在一个环境中,就像小树的生长需要土壤、空气、阳光、雨露一样。健康的生态还需要家校社共育。

这让我想起我成长中的一件事。小时候从小姨家到我家要乘坐11路公交车,那天车上的人特别多,我和妈妈分别被挤到后门和前门,我手里握着买车票的1角钱,直到下车也没有机会挤到售票员阿姨身边去买票。到站后,我随着人流下了车,与从前门挤下来的妈妈汇合。看着开走了的公交车,我悄悄告诉妈妈“我没买票”。没想到,妈妈拉着我步行1公里,到11路公交总站找售票员阿姨补了票。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阿姨没有责备,却跟同事大声地夸奖我是个诚实的孩子。

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构成他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和品行,而儿童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中一个生态,也会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环境,并把这种生态辐射和带动出去。近些年,很多家长告诉我,过马路时常常是孩子提醒家长要遵守红绿灯的规则。一个健康的生态圈里,每个人都是建设者,我们培养了孩子,孩子反过来又会影响我们。

2024-01-17 郑丹娜 儿童健康成长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046.html 1 需要“全接纳、慢引导、厚支持” 56,04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