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休闲周刊

邱琴岚:三生有幸与茶结缘

本报记者 李寅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19日   第 11 版)

北京市西城区的金融街,是一个快节奏的都市圈。近来,街区附近悄然落户了一家名曰品林记的茶品鉴空间。大门开关之际,气流飘过,拾级而上的人便隐隐嗅到岩茶的香气,令人不禁好奇、神往。

原来,这真是一家主推武夷岩茶的茶馆,其主理人邱琴岚,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武夷山姑娘。曾经是空中乘务长的她,2006年怀揣着对茶的满腔热爱,从家乡福建来到北京开茶馆。

“三生有幸,在北京,我与我心爱的茶结缘这么深。”娓娓讲起自己的茶故事,邱琴岚的开场白真诚而唯美。

从父亲一屋子的存茶说起

邱琴岚虽然生长在武夷山,但她少时并不曾关注过家乡的茶。

她记得小时候在武夷山,茶是用大茶缸子喝的。“一把茶抓进去泡一天,直到没有了味道。”武夷岩茶默默无名,也廉价低端。正逢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茶农纷纷放下茶园的生计,客串当起了导游,茶愈发不值钱了。“当年的茶卖不完,堆在一起就废了,甚至还会倒入河中。”邱琴岚的言语中,满是可惜。

那时,家里人都在忙着做生意。作为“老茶鬼”,邱琴岚的父亲在忙碌中不忘从茶农手里买一些茶,自己慢慢喝。因为从来不拖欠茶款,当地茶农都喜欢把好茶卖给他,他也不忍心拒绝茶农,不知不觉,居然囤下来“一屋子”茶。直到2000年,家里的酒店生意稳定下来,爱茶的邱爸爸可以安心喝他的茶了,才发现,那些囤的茶经历了时间的转化,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其中一款2001年的竹窠肉桂,存了5年后有了沉香木香。我爸爸感觉到太神奇了!”邱琴岚说,对茶愈发喜爱的父亲,也开始更用心地去收好茶,更细致地去品鉴、研究。

“存得用心,才有了现在的收藏。迄今为止,父亲总共就收藏了4万多斤岩茶。每款收藏的茶,都有自己独属的标签。我也是和这些茶相伴成长起来的。”邱琴岚自豪地说,后来,父亲干脆自己开始张罗去做茶。“他不是制茶大师,却对茶倾注了浓烈的爱和极致的专注。每一斤毛茶炭焙的时间,每次焙火的温度,每泡茶精制时的口感,他都把控得极其严格。他说,每一片叶子都是有生命的,焙火程度把握不好,就可能出现返青。焙火要讲究适度和平衡,既要激发香气,又不能反复焙火过分刺激。就如人睡得正香时被唤醒,那是很难受的,茶叶也是一样。”

难忘让自己一夜未眠的那泡茶

父亲对茶的痴迷,或多或少影响到邱琴岚,但让她真正走入茶行业,却另有机缘。有一次,在一位叔叔家喝到一泡茶,让这位武夷山的姑娘第一次深刻认识到家乡茶的魅力。

“只记得喝完茶后,我一夜没有入睡,茶香在口腔里乃至全身不停地回味着。‘口舌生津’,名副其实。这片叶子,怎么可能这么神奇?”时隔多年,那泡茶的记忆,邱琴岚还是“刻骨铭心”。她也更理解父亲对茶的痴迷和热爱。

不如去北京开个武夷岩茶的茶馆吧,家乡的好茶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也趁机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邱琴岚的想法得到父亲的支持,2006年,小茶馆在北京市朝阳区开业,主打的就是武夷岩茶。而“品林记”也是父亲随意起的名字,在这对父女心里,茶好是关键,“花里胡哨的形式,都不重要”。因此,邱琴岚的茶,每一泡包装都是简易的牛皮纸,上面简单写着“水仙”“肉桂”“大红袍”等等,“品林记”三个字,是一个浅显的红色印章。“都是手工盖上去的,没有印刷。”邱琴岚说,“相较于外面的包装,把里面的茶做好了更重要。”

难忘自己的爱茶梦

“我始终非常感恩,武夷星等龙头企业在这个行业的早期耕耘,把武夷岩茶的名片叫响了。”邱琴岚之所以这样说,是有感于茶馆初面世时,武夷岩茶尚名不见经传。如今,岩茶的红火已经丝毫不逊于当年的普洱、铁观音,甚至大有赶超之势。“我们这种微小茶企、个体的茶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了红利。”也因此,有了“品林记”的茁壮成长。最近搬到金融街附近,以“武夷山正岩茶品鉴空间”的招牌问世,“品林记”更多了高端时尚的味道。

但在邱琴岚心里,无论龙头,还是微小,各自都有各自的情怀,各自都有相同的使命。“要做就做好茶。把最好的武夷岩茶呈现给爱茶的消费者。”

本着以上的信念,邱家父女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我父亲就管制茶,把控茶叶的精制。我在北京负责把茶传播好、卖明白。”两个环节相隔千里,却也紧密相连。邱琴岚说,为了保障茶的质量,他们只做正岩茶(核心产区的武夷岩茶),而且不求量大,每一年只有一两千斤的产品。父女俩的工作作风也雷同,追求精益求精,但也十分“舍得”。

“这些年正岩茶太贵了,一些做茶人舍不得很多轮的审评。但我父亲焙茶很舍得。他在焙茶的过程中不断试茶,不断审评,一点一点调整温度。他说,这是对消费者的尊重,也是对茶的生命的尊重。”父亲对茶的态度影响了邱琴岚,在她的茶馆中,每一位茶艺师都品鉴过自家各类最好的茶。“大家都对这些茶有了认知,甚至是理解,才能为客人泡好茶,传播好茶。”

“我也真的挺自豪,自己继承了父亲对茶的敏感度,这来自先天的味蕾,也来自后天的专注度。总之,你只要对茶足够认真,它就一定会回馈你惊喜。”说到这里,邱琴岚笑了,“从2006年开始,我花了十多年时间,终于把正岩茶搞明白。如今,我的茶,我分享的武夷山正岩茶的品饮体验和茶文化,也得到越来越多爱茶人的认可。”

采访结束时,冬日的阳光穿过茶空间木制的窗棂,映照在那栋以武夷山岩石砌成的墙壁上,泛着茶汤般的暖光。

2024-01-19 本报记者 李寅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161.html 1 邱琴岚:三生有幸与茶结缘 56,1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