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文化周刊

以书为媒 交流互鉴

林丽颖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2日   第 09 版)

编者按: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学习与践行”专栏,持续邀请文艺领域委员学者结合工作和履职撰文,讲述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感受与思考。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并非抽象的存在,它具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和载体。其中,图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是承载和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图书出版作为基础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更好地承担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方向。文化建设首先要有坚实的内容和基础。图书是获取信息和知识,了解他国文化与文明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了解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的伦理道德;通过巴西诗人卡洛斯·德·安德拉德的诗歌,了解了巴西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多样性。同样,做好中国图书的对外翻译出版,对于海外读者从不同视角全面、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人文思想和价值理念必然发挥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出版行业大力践行“走出去”战略,在图书对外译介方面持续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已出版30多个语种,发行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阅读中国、认知中国提供了重要窗口。文学等其他类别的图书,也越来越多地被译介成多国语言,莫言、刘慈欣、刘震云等众多当代中国作家,不断进入海外读者的视野,他们的作品也被很多海外知名出版社关注和购权出版。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图书出版要充分发挥其沟通、交流的功能,着力内容建设,实现对外交流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兼顾对外译介的质与量。译介的高质量经常被提及,受到高度重视。但在重视质量的同时,也要兼顾数量。客观看,目前面向海外市场翻译出版的中国图书不是多而是少,特别是在海外主流书店销售的外译中文图书,总体并非随处可见。在重视品质的同时,持续增加中国图书外译的数量,随处可见,才能尽可能增加被阅读的可能性。二是关注译介的“言”与“形”。所谓“言”指语言,也就是译介的语种。对外译介一国一策,才能确保成效。但在轻重缓急的排序上,首先要做好英、法、西、德、阿等大语种的翻译出版,影响最广泛的读者,同时也能为小语种译介提供范例参考。所谓“形”,指形式,口袋书、图画书、简写版、少儿版……同一本书却不千篇一律,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群的多样化需求,尽可能扩大阅读的范围。三是抓好译介的“关键点”。经典名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需要系统梳理已有译介情况,及时填补空白,让中国经典传世名作享誉世界;学术图书是对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学理阐释,能够帮助海外读者打开思想之门,回答好世界的“中国之问”,需要加大对外译介的力度,助力其更好地发挥对外交流的作用。

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指明了加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建设的核心要义,对于我们发挥好图书出版的基石作用,坚持交流互鉴、开放包容,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面对变乱交织的复杂国际环境,充分发挥图书出版的资源禀赋,深化人文交流,对于促进民心相通、筑牢民意基础,具有独特的效果和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搭好用好国际交流平台。比如,国际书展是不同语言汇集的图书盛宴,更是透过图书的故事、哲理和观点,沟通思想和交流见解的重要人文交流平台。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在参加202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时表示:在北京举办的这个国际书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现象。它既是一座展现中国的文明与历史,反映中国创作之多样,文艺、科学出版之繁荣的灯塔,又通过书籍,为世界各国人民架起了知识交流的桥梁。挖掘蕴含图书中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精神,与国际出版专家、作者、知识界精英群体面对面交流,能打破语言的障碍而触达灵魂,更容易感染人、影响人,润物无声,实现中华文化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预期效果。二是巩固扩大国际朋友圈。图书出版涉及学术、教育和人文社科等不同领域,联接作家学者、编辑、出版人、翻译、设计、阅读推广人、图书馆藏人等不同层面的知识分子和专业群体,以书为媒,既可以全方位、多视角地讲述中国故事、中国经验和中国理论,又可以开放包容地与全球出版同行对话交流、建立友谊,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外来文化本土化与中国叙事国际化,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三是守正创新打开国际主渠道。中国图书只有真正走进海外读者的视野,才能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有效载体,才能实现让海外全面了解真实的中国。建设中国图书进入海外市场的主渠道至关重要。深耕海外著名高校和国家图书馆,推动中国学术声音落地海外学术高地;线下线上并举,聚焦市场主渠道,通过进出口贸易与海外实体书店、电商渠道建立合作,打通堵点;坚持纸电同步融合发展,加大中国电子书、专业学术数据库等数字产品的推广力度;接轨国际守正创新,积极运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加大数字平台服务能力,实现中国图书海外的广覆盖、深影响。

新时代新征程,图书出版的对外交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4-01-22 林丽颖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250.html 1 以书为媒 交流互鉴 56,25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