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版

谋发展良策 聚奋进之力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综述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1月25日   第 08 版)

1月2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广州开幕。

珠水奔腾,中流击楫。在“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征程上,广东省政协步履不停,群策群力,继续以高质量建言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加油鼓劲。1月24日,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8位省政协委员激情发言,聚焦新质生产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话题建言献策,干货满满。

谋“新”: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寻找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广东省在低空经济领域已具有一定先发优势,广州、深圳等地率先布局,创新政策和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无线通信等新兴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省政协委员欧阳绘宇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建议,低空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的全新增长极,广东省应高度重视,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抢占先机。要推动有关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尽快出台,同步制定低空经济发展规划;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政府部门带头推广,打造应用场景示范等。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省政协委员韩恩厚认为,应聚焦科技创新需求,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相比传统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新’在体制机制——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近年来,广东省3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特别是高水平研究院,逐渐成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但新型研发机构在起步后如何“活下去、活出彩”尚需进一步探讨。韩恩厚建议强化在战略和前沿领域的集群式科研攻关,面向企业需求,着力攻克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研发大成果,保障大工程,率先在国家战略和前沿领域布局实施重大专项,推动产业链薄弱环节及“卡脖子”技术“集群式突破”,持续攻克智能材料、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新能源(海上风电、储能、氢能)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难题,开辟发展新赛道。加强对涉及国计民生安全、关乎“广东智造”“广东创造”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和推广。此外,还要在加速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构建高质量人才引育生态方面做文章,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

当前,数字化和绿色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两个重要趋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

计算是科学研究的第三范式,随着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超算、智算及其融合应用已成为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要素。广东省拥有广州和深圳两大国家级超算中心,建有鹏城云脑、广州公共算力中心、横琴智算中心等一系列智算中心,综合算力指数位居全国第一。省政协委员卢宇彤建议支持推动大湾区现有算力单位、网络运营商与广大应用单位积极构建粤港澳超算应用互联网,加强“计算+多学科”人才培养,加速算力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支撑数字湾区建设。

2023年,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广东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区域和产业协作体系建设初显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短板仍然存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绿色要素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方面仍有待加强。省政协委员贺军建议进一步加大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绿色要素保障力度,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品和产业基础,夯实生态产品供给的生态环境基础,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多措并举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并通过联通绿道、碧道、古驿道、森林步道“四道”慢行系统,融合林网、水网、路网“三网”,拓宽致富路径。

写好发展“山海经”,挖掘广东发展新动能。“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我省在区域协调发展上更快更好取得新突破,建议依托特色资源,推动‘山’‘海’共进。”省政协委员周佩珊代表民进广东省委会提出,一方面要念好“南岭”经,大力挖掘绿色资源价值,全力打造岭南特色“土特产”品牌,全域推动和美乡村旅游,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赋予新动能;另一方面要念好“南海”经,完善贯通沿海交通网络,强化提升沿海港口设施,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海洋渔业经济体系,辐射带动沿海镇、村振兴发展,为海洋强省建设注入新活力。

就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省政协委员余惠勇也提出了他的见解。他说,广东水果资源丰富,拥有40多个水果品类,超过130个水果单品。然而,随着优质特产市场的增长、消费者对果品品质及质量安全要求的日益提升,广东果业正面临结构单一、品种老化、种植管理方式粗放、食品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广东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余惠勇建议广东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小品类品种种植,重点发展差异化单品,积极引进和选育适应广东气候土壤条件的新品种,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此外,还要不断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果园建设的现代化水平;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投入到广东果业各个环节中。

广东的海域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当之无愧为中国发展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的天然主战场。加快推进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对促进广东省海洋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省政协委员李广丽指出,目前广东建设海洋牧场的相关法规不完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现代化海洋牧场集聚效应不明显,水产种业创新能力不强,建议加快编制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相关规划,合理布局海洋牧场建设;进一步丰富海洋牧场产业融合模式,通过“海洋牧场+深水网箱”“海洋牧场+休闲观光”等多产融合的发展,推进海洋牧场的综合开发;加快建立和完善海洋牧场相关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融资平台建设;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构建水产种质资源库、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和评估中心、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等,打造我国南方海水种业创新高地。

谋“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要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当前,广东迫切需要发挥广州北部‘空铁陆水’四网融合独特优势,突破粤港澳大湾区‘南强北弱’发展困境,高水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来自民盟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张干建议,从省级层面高位推动新枢纽规划建设,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开放新枢纽纳入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加快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将高铁、城际、地铁融入机场布局,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联动白云机场发展高铁快运、空铁空陆空港多式联运;培育壮大枢纽经济,发展跨境电商、免税购物、保税展示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充分挖掘新枢纽辐射带动潜力,做实做强做好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

目前,国际形势仍错综复杂,广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端产业和传统产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两端挤压”,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来自民建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欧壮喆就如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出建议。他认为,要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当家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统筹力度,建设一批“当家项目”;全面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培育一批“当家企业”;聚焦拓展纵深,加快开辟产业发展的“当家空间”;全面建设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优化制造业发展的“当家环境”。

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提升,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对于广东来说,更是如此。

“数字化转型是广东民营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省政协委员赵心竹代表省工商联指出,目前,广东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数字化转型接受程度不高、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数字化服务平台产品供给能力不强等困难。她建议,完善全链条政策保障,搭建全要素支撑体系,打造全流程配套服务,包括加大力度促进数据合法开放和有序流通,加大对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奖励补助,放宽数字化产品服务的准入限制,探索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提供数字化转型通用解决方案,通过规模化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工具成本等。

除了企业自立自强之外,营商环境的打造也尤为关键。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法治化方面,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例如涉外法律服务。省政协委员潘苏指出,涉外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和多方联动推进,建议完善制度机制,在提高涉外法治保障水平上下功夫,也要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在满足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上下功夫,还要拓展涉外法律服务,在助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完善粤港澳联营律师事务所合作机制,推进内地律所与港澳律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密切内地与港澳律师业协作,共同提升三地律师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打造涉外法律服务高地。”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经过四十五年的开放发展,广东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但尚未在全球产业链、国际标准和规则体系中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控制权。省政协委员李青认为,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广东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必须切实提高驾驭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牢牢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和安全主动权。具体来说,要明确“海外广东”战略定位,致力于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和推动力;提升“海外广东”战略功能,形成“国家、城市、行业、企业”四位一体的系统战略;优化“海外广东”空间布局,稳住并扩大与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拓展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空间,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主动参与建设区域产业链闭环;强化“海外广东”安全保护,建立健全立体式“海外广东”安全保护机制,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粤港澳大湾区是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窗口,也是全国乃至全球青年人口最集聚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省政协委员吴学明认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助力塑造和传播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形象,向世界展现一个进入新时代的大湾区。他建议,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形象创作征集大赛,通过丰富的文化创意比赛,挖掘和展现大湾区特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广东要加强与香港、澳门的合作,共同推出促进青年交流的“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行”计划,突出主题性、场景化、沉浸式的体验互动;多以“粤港澳大湾区”名义举办和参与国际性活动,提炼湾区城市特质,打造湾区文化名片;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大使计划”,在不同的平台和活动中宣传大湾区;发挥青年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谋“好”:为高质量发展 写好民生大文章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健康意识提升,健康消费正成为我国消费恢复增长的一大亮点。省政协委员江英桥指出,健康产业覆盖面广、关联度高,跨越一二三产业,涵盖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养老育幼、保健食品领域的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广东在发展健康产业和促进健康消费方面基础良好、潜力巨大。”他建议,出台政策和相关标准支持健康消费专项行动,以科技创新提升健康产业产品服务质量,支持探索开发更多体医融合、康养结合等多元化健康消费场景,加强监管优化健康消费环境。

同样是关注健康,省政协委员乔羽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的老年人。他表示,关注和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和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广东省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农村养老基本服务清单,健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互助养老保障机制,推进农村适老化环境改造,扩大农村专业养老人才供给,积极推动农村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和提质增效,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一千年前,苏东坡以诗赞美岭南风物,为广东美景代言。省政协委员黄沃表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之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之需。当前,广东省将文旅融合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助力“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但一些长期制约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问题还有待解决。黄沃建议,深挖岭南文化内涵,加强传统文化标识和现代科技全面对接,积极推进村级博物馆、村级文艺剧场建设,实施古民居、古祠堂、古戏台等乡村文物保护计划;重点推出一批品质高、体验佳、消费旺的“两天一宿”“三天两宿”乡村旅游产品,开展“创意下乡”“创意进景区”,把地方文化特色与新颖创意相结合,培育如“村BA”“村超”等村味文旅品牌;借助AR、VR、5G、大数据等进行乡村文旅项目设计,以数字化赋能生动展现“岭南风景天下稀”的乡村文化新形态。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省政协委员杨志群表示,涉农职业教育具备“下沉农村,服务农业,培育农民”的积累性优势。新时代需要加快推动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涉农人才,助力广东农业强省建设。为此,杨志群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有计划地扩大涉农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数量与规模,形成有效覆盖区域的涉农职业教育网络;加大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考虑设置毕业生在农业行业就业创业的特殊人才基金;靶向培养涉农人才,精准推进涉农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的有效对接,依据不同类型乡村主体及不同层次需求,指导涉农院校基于农业技术特性灵活制定培养模式,强化基于岗位能力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能培养。

2024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设想,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将初步建立。为加快推进琴澳一体化发展,省政协委员崔志涛建议,健全完善“四新”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持续引导更多优势资源进驻,全力推动“四新”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完善“平台+人才”支撑体系,加快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合作区创新要素“汇聚地”;加快推进琴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便捷流通,推动合作区重大政策尽快落地;聚焦澳门居民关心关切,以点带面创新突破,推进与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有序衔接;加快营造合作区优质宜居宜业环境,吸引更多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

2024-01-25 本报记者 林仪 揭春雁 ——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综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6439.html 1 谋发展良策 聚奋进之力 56,4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