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健康周刊

民盟重庆市委会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加大制度创新 提升产业能级

本报记者 凌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2月07日   第 05 版)

酉阳青蒿、江津枳壳、石柱黄连;南川金佛山中医康养体验、武隆仙女山中医康养游……在近日举行的重庆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期间,民盟重庆市委会提交了一件透着浓浓“道地”中医药味的集体提案,吸引了众多关注。

据了解,目前重庆市约50%的区(县)建立了跨部门中医药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已成功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2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初步建成了主城都市区现代优质药材、渝东北三峡库区绿色道地药材、渝东南武陵山区大品种道地药材三大产业带,6个中药材基地获国家GAP认证,“渝十味”和“大巴山药谷”道地药材公共品牌逐步形成。但民盟重庆市委会调研发现,重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中医药特色优势不突出、中医药的基层影响力不大、产业发展能级不够。”重庆垫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民盟垫江县总支副主委龚昌奇坦言。

中医院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占比不高,“西补中”现象普遍,怎么办?中医药慢病管理和“治未病”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治未病”体系不健全,如何化解?民盟重庆市委会提案建议,加大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按规定开展诊查费、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健康调养咨询等特需医疗服务。加大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研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慢病管理中的优势作用,遴选推广市级“治未病”技术规范,建立效果考核评价机制。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工作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随访中推广使用中医药方法,扩大中医药的基层影响力。

针对中药材产业链间缺乏有效沟通联动、缺乏大品种、附加值不高、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顽疾”,民盟重庆市委会建议,建立重庆中药材联席会议制度,组建工作专班,多方位壮大本地中药材产业,面向全国推广使用重庆35种道地药材,扩大重庆道地药材和中药饮片使用规模。

提案还强调,要培育名优中药大品种大品牌,打造好“渝十味”和“大巴山药谷”道地药材公共品牌;设立中医药融合产业基金,鼓励产业融合,如江津金色黄庄中医康养体验等,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2024-02-07 本报记者 凌云 民盟重庆市委会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7180.html 1 加大制度创新 提升产业能级 57,1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