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打家门口有了‘名医工作室’,我就经常去看看病、聊聊天,这‘三高’的老毛病慢慢地还真好了!”家住安徽省蚌埠市光明街社区的陈家祥老人满面笑容,逢人便夸这触手可及的免费医疗服务。在社区联系点开设“名医工作室”,是蚌埠市政协致公党界别的特色做法,也是市政协界别活动基层联系点的一个缩影。
界别是人民政协的特色,蚌埠市政协建立界别活动基层联系点制度,创造性地将30个界别整合为23个界别活动组,各组选择1—2个社区、村或与自身特色相关联的单位作为联系点,常态化开展协商、服务等履职活动,致力打通人民政协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3年多的实践以来,各界别活动组共开展活动近200次,参加委员覆盖率超80%,为群众解决困难百余件。
“界”入基层,还要“别”出心裁。蚌埠市政协注重发挥各界别优势,探索出一条“界别+”的多元化路径。如教育界别与联系点蚌埠二中合作,陆续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辅导等方面的委员工作室,定期为师生们解决实际问题;农工党界别以龙子湖风景区管理处作为联系点,组织界别委员围绕龙子湖水生态环境开展调研、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献计出力……
“一组一会”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界别+“一组一会”,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蚌埠市政协各界别通过联系点深入对接“一组一会”平台,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群众生产生活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焦点开展协商活动,及时反映基层诉求、跟踪处理情况,促进问题解决,真正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机衔接。
如何真正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落到实处,蚌埠市政协给出了一份特别的答案。“如此一来,界别就有了工作新抓手、联系群众有了新渠道、委员履职有了新平台,为委员常态化履职拓展了新空间,让群众深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蚌埠市政协研究室主任万家阳说,下一步,市政协将不断创新界别活动载体,持续推动界别活动基层联系点工作走深走实。
(李景 鲁善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