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人群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切。截至2022年末,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4.9%;2022年医院出院患者中,除儿科、产科外,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55.5%;老年护理正成为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传统的家庭护理和养老院护理模式正面临着人力短缺、服务质量不足、家庭经济压力大等突出问题,很多家庭缺乏足够的人力和精力照顾年长的家庭成员。同时,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慢病,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来进行专业的护理,家庭护理模式中的照护者广泛缺乏专业护理技能,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护理质量不高。养老院作为传统的集中式的老年护理模式,同样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难题。养老院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发达地区的养老院资源相对充足,但在一些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老年人不太可能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养老院模式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社交隔离,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数据显示,养老院居民中孤独感和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家卫生健康委《“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都明确提出要引导医疗机构利用本机构注册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居家护理服务。目前,我国有世界上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5G网络和庞大的网络群体。通过在老年人家中安装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包括生理指标、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提高护理的针对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虚拟平台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指导日常护理,解决空间距离限制问题。
可以说,互联网+护理,以智慧关怀应对老年社会护理挑战迫在眉睫。为此,建议:
建立政府主导的管理平台和管理体系。由省卫生健康委统筹规划,组建统一的老年护理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将老年人的健康体检、门诊就医、住院病历等信息整合统一,方便医护人员随时查阅,宏观把握老年人的健康信息,以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同时探索AI智能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结合智能化终端设备,采集体征数据,辅助护理人员智能化匹配护理方案;落实网络信息安全要求,建立健全信息数据管理制度,保障老年人个人信息的安全。建议设置“互联网+护理”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平台运营及质量安全监管。
强化公立医院牵头的护理团队建设。由各公立医院牵头组建“互联网+护理”护理团队。完善人员培训、排班及日常管理;严格遴选护理人才,严格资质审核和岗前培训;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团队协作,建立服务流程,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提高服务的整体水平。同时购买医疗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
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协调医政、医保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规,明确“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政策依据、服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收费标准等,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正负面清单,确保该创新模式的合法合规运行。
加强市场推广与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优势,引导老年人及其家庭关注并尝试这一新型的护理模式。推动市场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社会口碑。
(作者系湖南省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长沙市委员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