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路强)“近年来,陕西省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崛起,构建了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为导向,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产研结合的新型创新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驱动引领的多层次产业集群格局。”谈到人工智能产业在陕西的现状,参加陕西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省政协委员、西安睿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鑫如数家珍。
据统计,截至2022年,陕西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总计超过400家,产值超过1200亿元。“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创新人才国内领先,科技基础实力雄厚”,但是与其他发达省份对比,目前还存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套不足、产业链梯度分布明显等问题,不能很好支撑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变。她建议,未来应紧紧抓住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从技术研究、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
“在以人才、数据、资本和硬件为四大因素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人才的重要性最为突出。近年来,尽管我国人工智能人才数量不断上升,但人才储备依然是制约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在本次会议上提案建议,通过构建校企“AI创新联合体”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高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企业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尚未形成有效的闭环生态体系,顶尖的人工智能企业人才培养也存在过度依赖国外生态等问题。综合来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亟待构建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系统。”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建议,构建全省“高校院所牵头、领军企业支撑”的“AI创新联合体”共建机制,打通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将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研究活动延伸到企业的研究所、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组建“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团队,强化战略需求导向,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明确界定全省高校院所和企业的责、权、利关系,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同时建立健全风险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共担机制,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和创新失败风险。
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呼吁,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优化工业管理体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带动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