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志民)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来,北京市与津冀相关部门加强投资促进协同,依托服贸会“北京日”举办京津冀协同招商推介暨投资北京全球峰会,发布4大类共277个项目,招商总额894.5亿元;签约51个重大项目,涉及金额达1045.5亿元。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精准补建便民商业网点7700余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
为加强三地投资促进机构协同,北京市按照“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加大三地联合推介、产业对接和项目促进力度,围绕“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聚焦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强链补链,按照联合编制的产业链图谱,吸引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企业和产业项目,在京津冀三地梯次合理布局。
据悉,北京市将依托2024年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京津冀联合推介,并组织三地相关企业进行对接合作。为加大力度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两翼”建设。在重大招商活动中,突出对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产业定位和投资环境推介。支持引导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创新资源、产业项目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聚焦城市副中心“3+1”主导功能定位和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六大产业定位,加强项目挖掘和转介,助力运河商务区、中关村通州园等重点功能区建设,打造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