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议政建言

向新而行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4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经提出,“新质生产力”就广受关注,迅速成为各界人士口中的热词。2023年12月4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中,“新质生产力”赫然在列。

仅仅两个多月,就能跻身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提出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抓住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个物质技术基础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形成?如何发展?

关键是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所以在采访中,我们开宗明义直奔主题,从采访对象的选择、问题的设计等都聚焦科创和教育,并将之明确为“关键点”。

破解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这一关键点后,真正把新质生产力变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实物质技术基础,还得靠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等四链融合。因此,我们聚焦企业发展,多方位解读。

一花独放不是春。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只靠个别行业、个别地区。面广量大的中小城市,如何精准定位、深度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新晋“万亿俱乐部”的常州,再次为全国中小城市做出了示范。

说句题外话,常州最早官宣GDP破“万亿”,是市委书记在市政协全会开幕会上讲话时透露的。这种场合的选择,也寄托了当地党委对当地政协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把信心和力量传递出去的期待。

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影响必将是深远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会给生产关系带来什么变化,如何推动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问题目前讨论还比较少,但是值得提前思考。

思考不能空想,关键还是要靠实践出真知。向新而行,虽远必至。

2024-03-04 本报记者 江迪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120.html 1 向新而行 58,12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