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来北京的高铁上,我和其他委员交流的时候,大家都很关注青年人才培养问题。”“今年,我将继续就青年戏曲人才培养问题建言献策,希望为他们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3月3日上午11点,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团长赵秀君一到委员驻地,便与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关注和期待。
去年全国“两会”,赵秀君围绕激发文艺院团活力提出相关建议,其中就曾谈及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一年过去,通过进一步调研,她带来了新的思考成果——坚持“整剧式”人才培养。
去年6月,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举办第三期张派名剧《西厢记》(改编本)传习班,来自全国多个剧团的优秀张派青年演员集结在一起,迎接他们的,是一次特殊的学习。
“我们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担任艺术顾问,著名剧作家刘连群先生担任理论顾问,还有众多带教老师一对一教学,从理论、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对学员整体培养。”回想起传习班,赵秀君依然心情激动,比她更激动的,是学到真本事的“孩子们”。“老师,我现在上台觉得心里有谱了,特别有‘安全感’。”这是汇报演出后,很多学员的感受。还有很多青年演员找到赵秀君,希望也能有机会参加传习班。
如此教学模式给了赵秀君很多启发。“随着快时尚的盛行,戏曲人才培养中出现了碎片式、片面化的人才速成班,往往是只学一个片段,或是一段唱腔,年轻演员对剧中人物特点的拿捏和剧情的起承转合缺乏全面思考,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掌握艺术中的‘精’与‘魂’。”赵秀君告诉记者,天津青年京剧团从40年前的“百日集训”开始就坚持“整剧”式传承。将年轻演员聚集在一起,延请名师,“一对一”授课。通过先分散学习提高个人表演能力再集中排练配合,重视演员间的配合与相互成就,真正发挥剧组“一棵菜”精神,切实将戏曲艺术的传统精髓延续下来。
但是身为一团之长,赵秀君还面临着很多剧团都头疼的一个问题——青年演员演出市场的薄弱。“戏曲艺术是实践性艺术,演出是能够让青年演员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才培养环节的重中之重。但青年演员艺术不成熟,戏迷基础薄弱,如果安排市场化演出,演出收入入不敷出,可能出现演一场赔一场的现象。”正所谓“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赵秀君坦言,很多院团是精打细算着安排青年演员演出,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为此,她建议各地出台青年演员演出补贴政策,同时鼓励院团实行低票价惠民政策,吸引更多观众关注青年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