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让科技为治理“土地顽症”赋能

——民建界别协商会议聚焦“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本报记者 吕婉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08日   第 06 版)

“俗话说,‘盐碱地里种庄稼,十年九不收’。盐碱地对农作物相当‘不友好’,会导致农作物脱水、枯萎、烧苗……”3月7日下午,在民建界别委员围绕“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进行的协商会上,吴志明委员一语道出盐碱地对农作物的危害。会上,10位民建界别委员与参会的国务院部委负责同志一起,为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展协商。

盐碱地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特别是治理后的土壤改良需要更长时间,有“土地顽症”之称。吴志明建议,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相结合的耐盐碱品种开发思路,加强科研联合攻关、国际合作以及科技揭榜挂帅,推进相关生态修复和耐盐碱品种优化实验。同时,推广国内外利用浅井抽排、客土回壤等物理技术改善盐碱土质,引入有机物和微生物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等化学干预改良盐碱含量等经验做法,改善土壤排水条件,增加土壤透水性,减少盐分在土壤中的积累。

近年来,我国耐盐碱作物育种已初步形成良好基础,一系列改良、治理盐碱地的新技术也不断涌现。马华东委员介绍,2017年以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用油页岩改良沙化盐碱地试验种植了沙棘、棉花、西瓜、南瓜等作物,长势收成较好,施用油页岩的棉花地块比传统地块每亩可多产20公斤左右。

“要加大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果应用推广和技术创新。”杨培君常委建议,重点加强耐盐碱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和以节水技术、排水技术、耕作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治理技术攻关;制定盐碱地治理评价标准,及时开展水盐监测与动态平衡分析,为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治理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李俊林委员表示,可坚持“分类施策、创新驱动”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针对盐碱地改良项目建设专门的科技示范园区,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打破部门分割,依托先进技术进行研究示范、集成创新,探索科学管理和利用盐碱地的途径。

人才是科技赋能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核心环节。薛寒委员建议,成立专家指导组、科技支撑组和耐盐碱作物种业科技创新团队,组建由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农科院所等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创联合体,深入盐碱地改良、育种、生产一线提供治理和技术支持。“还可以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发展平台,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打造专业合作社、科技合伙人、专家工作室等创新服务载体,系统开展耐盐碱品种选育及配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薛寒说。

部委负责同志表示,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中肯务实,将会认真研究,并在以后加强与委员们的协商沟通,共同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2024-03-08 本报记者 吕婉莹 ——民建界别协商会议聚焦“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382.html 1 让科技为治理“土地顽症”赋能 58,38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