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要闻

防止网暴“按键伤人”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治理热搜乱象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10日   第 05 版)

近年来,在不少网络热点事件中都能看到网络暴力的影子。扣帽子、抡棒子、带节奏……严重污染了网络空气,已然成为网络时代的一大“公害”。

网络暴力为什么难以根治?一言不合就“开盒挂人”的网络戾气该如何消解?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贾海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指治理重点——要规范“热搜及话题设置”。

“网络暴力问题频发,与社交媒体平台上热搜话题设置不当、内容把控不严、过度商业化热搜词条等原因有着密切关系。”在贾海洋看来,网络暴力之所以禁而不止,源头躲不开一个“利”字——一些网络平台或“大V”利用算法及监管漏洞,靠着先造谣、后辟谣可以收割双份流量。

如何才能防住网暴“按键伤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网络生活安全感、幸福感?更多委员、专家参与了讨论建言。

警惕!典型案例中的非典型性遭遇

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治理成效,切实打击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公民权益,2023年“两高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罪名适用规则、网络暴力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则、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政策原则等事项,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此外,中央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多年来也在积极持续地进行有关治理工作。

“但从源头上看,对于网络热搜话题设置上的治理,还需‘下重拳’!”贾海洋表示。

在“两高一部”联合公布的《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取快递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员”一案,因与该事件关联的热搜话题“被造谣出轨女子至今找不到工作”在某平台的阅读量达4.7亿次,5.8万人次参与讨论,导致当事人遭遇“社会性死亡”,引起大量观点对立、情绪宣泄等网络暴力行为,给广大公众造成不安全感,严重扰乱了网络社会公共秩序。

一系列典型案例中的非典型性遭遇,愈加凸显热搜背后“网络暴力”的严重危害,强化法治力量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致公党中央通过提案建议,加大惩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中的反网络暴力条款,并就预防和惩处网络暴力等作出具体化、明确化、体系化的规定。致公党中央建议,统筹健全刑法、行政法、民法及其相应的诉讼法中“反网络暴力”法律条款。

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采访中呼吁,向网络暴力“亮剑”,既要亮明“向网络暴力说不”的态度,也要“让法律长出‘牙齿’”加以严惩,切实维护好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还网络家园以清朗,给人民群众以安心。

“网剑”出鞘,给不当热搜“泼盆冷水”

不当热搜不仅挤占了公共资源,还扰乱了网络公共秩序。那么,该如何给这样的热搜“泼盆冷水”?

“每位网民应更加自觉地抵制网络暴力与负面信息,积极拒绝传播不实内容,展现更多的理性与善意。同时,政府部门应对网络热点舆情给予及时回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清晰事实,根除谣言。而针对故意发布不实信息以博取眼球和流量的网红和博主,政府应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和惩处措施。对于侵犯个人隐私、损害公众利益的内容,政府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法追责,维护网络环境的正义与诚信。”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主席蒋颖提出这一观点。

“要从源头加强干预和调控。”贾海洋认为,有必要建立“网暴黑名单”制度,将在重大网络暴力事件中利用敏感话题吸引流量进行变现、制造群体对立的网暴账号列入黑名单,并与各个平台企业共享黑名单,对进入名单的账号进行限期整改,限制其在各个平台上的内容发布、私信、弹幕及评论功能,严重者追究其相关刑事责任。

在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看来,从算法上摸清“造谣+辟谣”平台或“大V”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算法的透明度和监管。为此,许玲建议各类平台公开其算法如何工作,尤其要让大众知悉,它们是如何识别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推荐内容给用户的。同时应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监督这一过程,确保算法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治理热搜生态 关爱青少年成长

为避免热搜榜单中的争议信息、反转新闻、偏颇观点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情绪、敌对仇视心理,影响其线下交往及身心健康,贾海洋认为,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完善“未成年人模式”,下架该模式下的热搜功能。

“同时,社交媒体平台要加强内容管理,如通过降低推荐、强制删除下架等方式避免网暴进一步扩大;提供专门的网暴投诉渠道,以及面向网暴受害用户的心理关怀服务。另外,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惩治不当热搜导致网暴的案例,对违法犯罪行为形成舆论震慑;社会各界要积极引导公众理性看待热点事件,关注有价值的社会公共议题。”贾海洋表示。

“长期来看,我认为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和辨别力至关重要。为此学校和社会应当提供更多教育资源来引导青少年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和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我认为这不仅能帮助他们避免网络暴力和负面信息的影响,还能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数字公民。”许玲表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文杰则强调,热搜确实可以起到对网络暴力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这里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公众话题讨论热度而自动生成的热搜话题,对此种热搜话题,要看一般人能否从中判断出网络暴力的存在,如果答案为是,则平台有义务采取合理措施消除网络暴力或对其蔓延加以防范,很多热搜话题单从字面是无法判断网络暴力存在与否的,但如果围绕某一热搜话题形成的网络暴力已经到了一般网民已经知晓的程度,那么平台也应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第二种情况是平台主动设置热搜话题,或者将那些原来不构成热搜话题的讨论人为升级为热搜话题,如果话题本身就蕴含了一定的诱发网络暴力的危险,例如涉及未成年人,平台要予以高度关注。

围绕进一步加强对于网络空间中未成年人的保护,蒋颖建议,应通过联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各界进一步提升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让网络空间真正成为促进知识交流、文化繁荣的良好环境。

2024-03-10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治理热搜乱象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8544.html 1 防止网暴“按键伤人” 58,54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