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等西部省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重点推进生态产业化。比如贵州发挥仁怀独特生态优势,红缨子高粱托起了酱酒产业;发挥“公园省”优势,打造了生态旅游产业;发挥辣椒、刺梨、中药材等优势,培育起健康医药产业。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联合在赤水河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开展碳排放权等交易和林业碳汇抵押贷款,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为此,就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生态产业优势、推动构建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建议:
建立生态产品流通体系。支持西部构建与全国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结合深化铁路体制和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切实提升贵州等西部省份过境铁路货运比重,开设生态产品运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实行全国统一的成品油价标准。
强化生态价值转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已建茶园按欧标进行改造,对刺梨等优势农产品种植和加工给予补助,根据优质烟叶产量配置中高档卷烟生产指标;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省份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支持在绿色药材富集省份建设国家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将苗药等民族医药列入药典。
健全生态要素配置体系。在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国家战略腹地中,根据人口总量和在全国能源、初级工业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确定有关地区各项控制性排放和产能、用能等指标,配套布局产业链精深加工项目,实现“富矿精开、宝矿绿开”,把贵州等西部省份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基地、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
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治理价值提升机制,推进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将生态功能贡献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将重点生态功能区省份在矿产资源开发中留下的废弃矿山及塌陷区纳入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范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