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评论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丁时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1日   第 03 版)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

2023年,我国经济顶住压力砥砺前行,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圆满完成主要预期指标,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8%,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升至15.7%、3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9%,在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拓展了“进”的新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第一项即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针对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综合施策,统筹好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同时,“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是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原则和指南。对于传统产业,不能简单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要在原有存量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之上实现升级。一方面,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改造提升传统生产力,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实现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的跃迁。另一方面,当前部分传统产业市场需求还处于缓慢恢复阶段,还需要在扩大有效需求方面继续发力,通过努力推动就业和增收,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同时,在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方面,要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大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医疗、养老等补短板领域投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面临做大增量、调优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是要继续发挥好举国体制优势对推动科技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密切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以科技赋能现代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蓄势聚力。二是要面向人工智能、元宇宙、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赛道,发掘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应用,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三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谋划和布局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打造原始创新和产业创新高地,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

积极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壮大,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加速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必须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继续巩固数字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推动“算、存、运”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等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信息基础支撑能力。二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支持基础研究和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针对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领域仍存在的产业链不完整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强化补链强链。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拓展生产和制造边界,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行业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重庆市委会主委)

2024-03-21 丁时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280.html 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59,28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