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周刊

九三学社办青年夜校

纪习尚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1日   第 11 版)

白天到单位打卡上班,晚上到夜校充电学习,最近,青年们青睐的“青年夜校”频频出圈。其实,改革开放之初,青年夜校也曾风靡全国,只不过和现在的“软课程”相比,学历考试辅导、科技英语、工商企业管理等“硬课程”在当时更受欢迎。

九三学社依托自身科技人才集中的优势,呼应时代要求,也曾开办一系列的青年夜校。

1977年10月,国务院宣布恢复高考;1978年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科学的春天到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此时的中国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而经过了十年蹉跎的青年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渴望提升知识和技能。

1979年10月,九三学社时隔21年再次召开了全国社员代表大会,社的各级地方组织也在这一时期陆续恢复活动。摆脱了禁锢和束缚的九三学社社员,盼望能在中共党委和九三学社组织的领导下,围绕四化建设、改革开放、两个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为社会提供智力开发、科技咨询等服务。而包括夜校在内的各类培训班,最能满足青年的需要。

据统计,截至1988年,九三学社地方组织共举办各种函授、培训班1691个,学员107018人。由于大部分青年已经踏上工作岗位,白天没有时间上课,这些培训班中,很大一部分要在晚上开课,是名副其实的夜校。

提升学历,是20世纪80年代青年最迫切的需求之一。为此,国家设计了多种通道,除了普通高考,还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1年)、电视大学(1982年)、成人高校(1986年)入学考试等。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想考试过关对已离开校园多年的青年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学历考试辅导班很自然地成为夜校的主打课程。

九三学社安徽省地方组织创办的“合肥青年夜校”就是一个例子。1984年,这所夜校聘请高校和市属中学的优秀教师,举办多种类型的文化补习班,很受欢迎。1985年,他们又计划新开两个教学点,主要面向“打怪升级”的青年。当年1月,他们在《合肥晚报》刊登了名为《九三学社合肥青年夜校新开九中三十八中教学点招生》的长篇广告,招收高教自考班150人、高考补习班135人、成人高考班等150人、电视大学补习班100人。上课时间都安排在晚上,比如高教自考班每周有3晚次、电视大学补习班每周有5晚次,每晚都是3学时。青年夜校的费用,每月为6-8元,大约相当于当年平均月工资的8%。有抱负的青年,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和一部分收入,贡献给了夜校;收获到的,是烫金的学历证书和个人的提升。

九三学社开办的青年夜校非常火爆。1985年1月的《九三学社为四化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侧记》一文曾引用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一位同志的话:“中文、财会等3个专业招生,消息传出,凌晨就有人顶着凛冽的寒风排队报名。原来只准备招收6个班,但不到中午名额就满了,没报上名的人仍不肯散去。在群众要求下,只好一再扩大,一直增加到招收17个班、1000多名学生。”

受到如此欢迎,和较高的办学质量是分不开的。在很多青年看来,九三学社专家学者多、知识分子多,办学值得信赖。九三学社南京市委会开办的青年夜校,各门课程的师资,主要由南京各高校的九三学社社员兼任,他们都是讲师以上的高年资教师,注重教学效果,很有吸引力。有学员说:“任课老师都是高等院校的,很有水平,教学质量一定高。”还有的学员说:“(这个班)学费比其他单位收得低。”1986年上半年,该夜校招收了4个班,下半年就增加到8个班,共441人次。学员中,21-30岁的青年占比超过66%,他们学习热情很高,有的家住郊区,离学校超过20公里;有的家住长江北岸,上课时要在城内借宿。不辞劳苦、勤奋努力,是那个时代大部分青年的写照。

除了学历教育,还有不少青年是奔着提升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来夜校学习的。九三学社南京市委会的英语辅导班中,有不少是金陵饭店、南京饭店以及外贸单位的工人、干部、工程师,他们反映:“课程对我们提高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民主党派办青年夜校,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民主党派职能的完善,它早已成为过去式。但在新时代,民主党派依然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面向青年开展夜间讲座等活动,以新形式延续青年夜校。

(作者系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社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4-03-21 纪习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324.html 1 九三学社办青年夜校 59,32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