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华夏周末

共享语言的愉悦

苏禾日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3月23日   第 07 版)

经常有人问我:“绘本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我认为是:“在一起。”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让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和空间里有“语言”,而且,“念的人”和“听的人”共享语言的愉悦,这就是绘本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日)松居直

儿童早期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亲子共读。松居直说,“共享愉悦”会给孩子留下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所以他一直倡导:“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让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孩子们让父母念书给自己听,与其说是想让大人念书,不如说是希望和他们“在一起”。所以,他主张让图画书成为孩子与大人在一起的“桥梁”,让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和空间里有共享语言的愉悦。父母念书的声音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特别的意义。随着岁月的流逝,孩子们也许记不住作者是谁,但是会记住“念书人”的声音。等他们长大成人以后,“那声音会和书的世界,还有当时的快乐一起复苏”。而且,如果念的故事越是精彩、越有意思,它通过念书人的声音留在孩子们心中的时间就越长。新教育研究院在2007年就提出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阅读主张,特别希望通过这样的亲子共读,通过父母念书给孩子听的过程,让孩子们不仅仅享受阅读的快乐,而且享受声音的愉悦。过去,我们没有办法留住父母念书的声音,只能在头脑里回忆这些声音。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记录这些声音和图像,在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与他们阅读的第一本书一起,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共享语言的愉悦,会成为两代人共同回忆的愉悦。

现在的孩子,从婴儿时期起就生活在充斥着机器语言的环境中,几乎没有寂静的时间。但是,机器不能培育人的语言。只识字,只往大脑里灌输知识和信息,也培养不出人才。只有以心情为支撑的“声音的语言”,才能培养出与人与人共处所需的“对语言的感觉”。

——(日)松居直

瑞士哲学家马克斯·皮卡德批评说:“现代是机器语言和噪音的时代。”的确如此,现代社会中已经充斥着机器的声音。很多父母亲为了“解放”自己,也经常把讲故事的活儿交给机器,手机、电脑、电视、智能机器人、故事匣子等越来越多地进入孩子的生活世界,甚至机器逐步成为孩子的玩伴。读了松居直的这段文字,我们就会知道,机器是无法代替人与孩子交流的,机器是无法培育人的语言的。松居直认为,“人心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工作”。机器传递的语言与人面对面交流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在机器传递的语言中,我们很难感受到“人的感性和心情的微妙变化”。所以,父母亲和成年人不要图省力省心,让机器声音代替人的声音,而应该尽可能与孩子面对面地交谈,让孩子感受以心情为支撑的“声音的语言”,培养孩子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语言的感觉与能力。

小孩子最早学习语言是婴儿时,同样地,这也是他(她)的五感开发的时候。要真正“了解”语言,有必要在那之前丰富地“感受”语言。小孩子在玩的时候五感最开放。不论是一个人玩,还是和朋友一起玩,哪怕玩的时候不说话,他(她)都在感受其中的语言。所以,为了使语言丰富,首先应该在幼儿时期好好玩。

——(日)松居直

儿童语言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语言环境的丰富性。儿童语言的丰富性,与儿童有没有时间玩耍,有没有玩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松居直认为,儿童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等五感是最为开放的,五感的开放有助于儿童更加直观、直接地感受生活和理解语言。即使儿童在玩耍、活动的时候不说话,他也在观察和学习,在倾听和吸收。所以,父母亲不能把孩子封闭在家中,要尽可能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让孩子接触更大的世界,感受更加丰富的生活,这对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松居直也特别建议,不要把孩子放在周围都是书的环境中培养,而是要“和孩子一起进行各种体验,用大人丰富的语言和他们说话,让孩子的生活阅历丰富”。“书的世界”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不到的“语言的世界”,这两个方面保持平衡了,孩子们的语言就能够真正地丰富起来。

2024-03-23 苏禾日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59441.html 1 共享语言的愉悦 59,44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