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航空学校创办于1922年,该校以“航空救国”为核心办学理念,在短短10余年间培养出200多名航空人员,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了中国的航空骨干力量,对中国早期航空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继尧主持筹办
1918年前后,北洋政府兴起向外国借款,大办航空之风。受此影响,各省军阀也开始兴办航空事业。
1922年春,云南航空学校开始筹办,校址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内,同时把昆明巫家坝陆军大操场开辟成飞行教练场,并组织人力在巫家坝用石碾子平出跑道,还在巫家坝拨出滇军陆军营房作为飞机修理厂的厂址。1922年秋,唐继尧成立了一个云南航空处,任刘沛泉为处长。航空处下设两个飞机队——以广东华侨王狄仙、张子璇分任队长,华侨黄社旺、庄孟仙、司徒鹏等为飞机师(1923年冬,唐继尧取消航空处改为航空队,任留学法国冶金专业的柳希权为队长,留学美国土木工程专业的段纬为副队长)。
经过紧张准备,云南航空学校于1922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由唐继尧为督办,刘沛泉任校长,飞机第一队队长王狄仙兼任教育长。航校设飞行科、机械科两个学习科目,学制为两年(入伍训练半年、航空训练1年半),毕业时颁发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证书。
前后四期学子
第一期航校学员主要面向昆明、贵阳招生。从昆明择优录取了杜卿、陈栖霞、周祖承、李发荣、李嘉明、王嘉缓、邱俊、陈广福、陈文华、陈麟书、徐元敏、刘尧、赵安国、禹开奎等十余人;又从贵阳择优录取了张汝汉、张有谷、晏玉琮、张丕兹、曹文瑄、黎世宣、王锦胤、魏鸿钧、徐蕴石、刘从仁、刘重伦、陈培顺、邓希岳、张实斋等十余人;后又录取了夏文华(女)、尹月娟(女)、权基玉(朝鲜籍,女)、李英茂、张志日、李春等学员。
航校在昆明招生时,曾发生了一个插曲——听到航校招生的消息后,云南各地有志青年踊跃前来报名。但就在报名当天,航校的两名教官(王狄仙和张子璇)驾机飞行时意外坠落,虽然两人均无大碍,却给目睹了此次坠落事故的报考者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许多已经报名的云南青年立即要求退出。面对退缩的考生,唐继尧马上选送两位昆明本地姑娘夏文华、尹月娟来到航校报名,然后对众多男报名者大声说道:“你们自己瞧瞧嘛!连女娃娃都不怕死,专门来学航空,要驾飞机上天,男生还怕死吗?”经过唐继尧的“激将法刺激”,不少要求退出的青年又参加了报考。
云南航空学校以“航空救国”为办学核心理念,学制为两年,其中一年半即3个学期在学校学习文化及专业知识,航校的第一期新生入学后一律编为讲武堂第十七期学员,学习飞行课程前,首先要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接受半年严格的入伍生训练,军事科由讲武堂第十七期各科教官讲授。在第四学期,学员才能到巫家坝机场进行机械操作和驾机飞行训练。由于向法国订购的教练机交货不及时,教学实习再三拖延。
1925年12月第一期学员终于毕业。全班飞行考核合格顺利毕业的有张汝汉、张有谷、陈栖霞、晏玉琮、杨嘉漠、郭其宣、李嘉明、李发荣、李英茂、权基玉、赵安国、刘重伦等12人,其他飞行考核不合格的学员全部改学机械科。学院毕业后,多被分配到航空队任职。
1925年冬,航校第二期学员开学,该期从昆明各中学招录李怀民、王汝福等学员共计40人,一切训练计划,与一期相同。
此时,从德国学成归来的滇籍飞行员段纬兼任云南航空学校校长,又选拔了云南航校第一期毕业生中的张有谷、张汝汉、晏玉琮、李发荣、李嘉明、陈栖霞等人为航空学校的飞行教官和机械教官,然后逐步辞退了法国飞行教官和越南籍机械师。1926年北伐军兴,北伐军东路军攻克杭州后,组成了“东路军航空司令部”,任命刘沛泉为司令。刘沛泉即电调张有谷、晏玉琮、张汝汉、权基玉等任国民革命军东路航空司令部航空队飞行员,参加北伐。
1927年2月,龙云执掌云南军政大权后,继续开办云南航空学校,第二期飞行生于1928年8月毕业。后龙云将刘沛泉、陈栖霞、张汝汉等栖身北伐东路军航空司令部的部分云南航空学校旧班底请回云南航空队,并指示航空队继续招收两期航空飞行学员。由于云南连年用兵,财政赤字大,其空军规模始终很小,到抗日战争前夕,云南航空学校仅有飞机20余架,且多为教练机。
云南航空学校在短短10多年间共举办飞行班4期、机械班2期,培养航空人员200多名,其中飞行班结业142人(含女飞行员13人),机械科结业100人。
毕业生多数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骨干
云南航空学校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航空人才,该校毕业生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了中国的航空骨干。5个国民党中央航空队中,一、三两个航空队中的大多数飞行员都是云南航空学校培养的,其中晏玉琮成了国民党中央空军第一航空队队长,抗战前升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张有谷则是国民党中央空军第二航空队队长,抗战时提升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值得一提的是,1929年,云南航空学校的第一批学员陈栖霞、张汝汉和教官刘沛泉,到香港九龙机场接飞机后飞往北海,再由北海飞回昆明,在没有任何导航设备的情况下,完全靠肉眼判断地形、风速、方向,以6个小时飞完从沿海到云岭高原900多公里的航程,飞出了当时国内最长也是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一条航线,引起了全国航空界的高度关注。
1928年,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筹备开办商业航空,设立云南省商业航空筹备委员会,并提出以昆明巫家坝机场为中心建立云南省省内航空网的计划,民航部分分为四期建设。为此,龙云派人分别从美国和法国购进两架小型客机,命名为“昆明号”和“碧鸡号”。1935年5月渝昆航线开通,一架美国4-AT型飞机从重庆起飞至巫家坝机场,标志着云南巫家坝机场正式开始民航业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后改名中央空军军官学校)从杭州迁至昆明,接管了云南航空处、航空队及停办的航校,云南航空学校原教职员及学员也被分别安排到中央航校柳州分校、南京航委会、各战地场站、修护补给及工厂工作。此后,云南航空学校不复存在。在全国统一抗战的形势下,国民党中央航空委员会抽调云南航空队飞行员张汝汉等32人到南京参加抗战,建立了十多年的云南空军也就此淡出历史。
抗战期间,云南航空学校的毕业生纷纷赶赴抗日战线,空战和地勤的学员都怀着爱国之心,在艰苦的抗战环境中恪尽职守,坚持到抗战最后胜利。据有关资料披露,抗日战争期间,晏玉琮任航空总指挥部参谋长,先后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参与指挥空战。1937年8月14日,日机由台湾起飞偷袭杭州空军基地,晏玉琮参与指挥,令空军第4大队高志航大队长率战机追击,一举击落敌机6架,创下抗日空战中著名的6:0战绩。1937年8月22日,第6大队组成夜袭游击队,由支队长陈栖霞、副支队长李怀民、参谋吕志坚各率2架战机,在华东地区执行夜袭日军阵地的任务,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8年9月28日日军空袭昆明,两架云南航校的黑色双翼的小飞机升空迎战,驾驶员为航校高级驱逐组组长陈友维和他的同学黎宗炎。空战中,敌机一架被击中后向东南方向坠毁,敌投弹手跳伞被活擒。不久,这架敌机的残骸被解送至昆明展览。抗日战争后期,以晏玉琮为主的云南航空学校毕业的空军军人,协同陈纳德组建的美国“飞虎队”,以及后来组建的中美混合大队,联合对日作战,保障了抗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被称为“死亡之谷”的驼峰航线运往中国。同时,他们还协同陆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缅公路,取得了滇西战役的伟大胜利。
1949年底,以时任云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云南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张有谷,时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第四十三补给分区参谋长、云南航空学校第一期学员张汝汉为代表的云南航校学员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号召,于1949年12月参加了昆明起义,为云南大部地区的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到昆明招收航空教官,云南航空学校多名毕业生入选,分赴祖国各地参与新中国航空人才培训,如:解放军牡丹江第七航空学校副校长张有谷、北京南苑航空学校飞行学教官颜士琦等,他们为培养新中国自己的航空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系云南省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