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2024年文化和旅游暨旅游品质提升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做好2024年文化和旅游工作,要从供需两端发力,优化文旅供给,提升发展能级,释放消费潜力,持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奋力开创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
青岛依山傍海,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富集,一向是文人墨客眼中的“诗和远方”。近年来,青岛市着力推动“山、海、城、湾”旅游品质提升和游览线路打造,满足大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将天然的资源优势加速转变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今年春节,改造提升后的中山路历史城区“热辣滚烫”了一把。据统计,春节假期,上街里区域总客流量超过220万人次,举办了500场演出、巡游活动,全媒体活动点击、阅读量2亿多次,成为假期“顶流”,为青岛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今年春节中山路这里的人真是‘鼓’了。”从小在中山路附近生活的青岛市民老王兴奋地说,“作为青岛人,在这儿生活了40多年,看到这么多人到中山路、大鲍岛、前海栈桥观光,心中真是充满自豪啊!中山路的复兴,会让更多的人来到青岛,了解青岛,爱上青岛。”
面对即将到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旅游旺季,如何持续放大文旅热度,打造青岛城市专属形象名片,民盟青岛市委会组织专家到上街里旅游街区进行了现场调研。
刚经历“春节档”的民盟盟员、斯维登集团华北区总经理刘世文说,“春节期间大家冲着老城而来,人流量非常大,如何使‘游客’变‘顾客’、使‘流量变现’,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留量思维’。”他建议结合建筑保护修缮引入租赁型民宿客房、青年旅社、特色餐饮等,将老建筑与新功能、新业态、新布局充分结合,打造多位一体的游客集聚空间。
“青岛有817公里的仙境海岸线,120个近海岛屿,49个海湾。青岛海洋旅游优势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青岛海洋旅游只是停留在以观光为主的‘看海景、吃海鲜、洗海澡’层次上,还远远不够。”长期关注研究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民盟盟员、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旅游学系主任、教授董志文说,要以海岛度假游、邮轮旅游、游艇(帆船)游“三大主力”为抓手,合力推动青岛市海洋旅游由观光游向度假休闲游转型升级。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呼应下的中山路、前海一线到八大关风景区的欧式建筑群风貌,是青岛旅游的标志象征,应将此作为海派城市基因,刻进城市生命血脉。”民盟青岛市委会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张栋说:“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地区以玫红色三角梅与蓝白建筑呼应,形成地区性独特三色主色调,成功打造出吸引全球游客的色彩名片。借助国际航海帆船赛、青岛马拉松赛、啤酒节等赛事和节庆,以及暑假亲子游学等年度旅游热点,由政府牵头面向全球做好旅游推介活动。同时,在打造城市旅游形象专属名片的基础上,培养市民热爱城市家园和全民参与旅游业的意识,着力创新开发旅游产品和主题形式,在吃住行玩购等环节,全面改善和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调研活动中,专家们围绕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纷纷提出真知灼见。“青岛文旅产业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但潜在的市场需求远远没有释放出来。我们的调研着眼于如何使旅游消费既‘吸睛’更‘吸金’。”民盟青岛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陈立波表示,民盟青岛市委会将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汇聚智慧和力量,将市文旅产业打造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高地,将龙年春节掀起的文旅热延续下去,全力推动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为青岛建成国际化大都市贡献民盟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