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一向非常重视,近几年效果尤其明显。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以下简称《未检白皮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人数共为1435人,提起公诉人数共为3087人,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妇联副主席(兼)、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说,“从这一数据也能看出,校园欺凌治理效果很有成效。但另一方面,校园欺凌事件频出也说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不言而喻。”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未检白皮书》显示,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犯罪人32.7万人,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犯罪人从2018年的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的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2.4亿学生遭受校园霸凌,占总学生数的1/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4成的学生都曾遭受过校园霸凌。其中32%的学生表示偶尔受过欺负,6%的孩子表示经常受到欺负。
当然,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审结(含起诉、不起诉)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犯罪人数为8711人,2022年较2021年同比上升82.41%。
那么,当前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谢文敏认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存在做表面文章的现象;法治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创新性;普法教育方式滞后,现阶段开展的法治宣传教育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运动,普法者主要由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组成,通常更强调结合时政热点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这样虽能达到硬性普法指标,却很难满足未成年人群体的实际法律需求。
“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在谢文敏看来,要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就要拓宽法治教育的途径。为此,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教育工作机制,可以学校教育作为主阵地、以家庭支持为基础,以社会支撑为多元保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搭建“互联网+”的宣传教育阵地,整合法治文化资源,健全法治文化资料库,加快网络普法云平台的发展;应用前沿动画技术,将案例改编为具体形象的动画故事,创造出特色法治文化产品。与此同时,谢文敏还建议,“搭建普法教育平台,由相关部门联合组成中小学法治教育宣讲团,通过宣讲团这一载体,定期会商研究教育形式和策略方法,以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
“应该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这是法治教育工作顺利高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谢文敏提出,可建立法治副校长综合考核机制,把法治副校长的选聘、履职作为推动法治校园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抓手,强化考核力度。组织法治副校长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培训,逐步掌握授课技巧,提高授课的专业化水平。教育部门应会同政法部门,按不同年龄段编写适合的法治教育教材。
“学校的法治教育模式也要创新。”谢文敏认为,学校在这方面要多下点功夫,千万不要认为法治教育会耽误学习时间,因为学生的法治意识具备了,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业促进都只能是更高效、更轻松。为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法治研学游、法治动漫评选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探索“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形式,以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让未成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