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12月,25岁的埃德加·斯诺乘坐火车,追随马可波罗的云南足迹,来到昆明。面对马可波罗惊叹的“壮丽大城”,他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这样写道,这座城市是许多道路的汇合点,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又是东西方最早的接触点;既是通向古老亚洲的大门,又是通向中国荒芜边疆的大门。
这样的描述和定位,即使对于今天的云南来说,也并不过时。
说到云南的产业转移,不得不提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虽然云南当时没被作为重点地区,但投资也达到了全国投资的7%多。这也让云南拥有了“小而全”的工业门类,在工业领域亮点频出,并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的轻工业鼎盛时期,机电产品制造能力甚至比广东还要强。
茶花牌汽车、白玫牌洗衣机、山茶牌电视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当时昆明引以为傲的“五朵金花”,都是产业转移的成果。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五朵金花”纷纷凋零。当时云南最大的边贸口岸瑞丽80%的进口货物销往省外,80%的出口商品来自云南省外,自嘲“吃过桥米线”。
云南有产业,但缺陆路口岸;沿边州市有口岸,但产业弱的“瓶颈”明显。“沿边”和“跨境”优势也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如何把发展的洼地变成繁荣的高地?
埃德加·斯诺离开云南90年后,中老铁路2021年12月3日开通,一起步,就超越了滇越铁路的巅峰,并将结合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助推云南实现“赛道逆袭”;2023年4月13日,从中国昆明发出的“复兴号”国际旅客列车与从老挝万象开出的“澜沧号”国际旅客列车展开了一场跨越1035公里的“双向奔赴”。
老挝俗语说:“有路,就有发展机会”。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一大批重点项目“全面开花”,取得积极进展。中老铁路高质量运营的成功实践,为中国同周边国家深化互利共赢合作再添生动例证。这让希望和梦想,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云南,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