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新闻

西安市政协委员建议:

用人工智能“激活”汉长安城

本报记者 路强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3日   第 04 版)

春和景明,草长莺飞。在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众多前来踏青的群众在草地上野餐徜徉,享受春日的美好。

在他们脚下,埋藏着西汉王朝的都城——长安。

据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介绍,作为西汉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现在明确的保护区范围达75.02平方公里。汉长安城遗址虽历经2200多年的风雨沧桑,整体格局完整保存至今,是中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之一。

由于汉长安城遗址涉及面积之大、文物遗迹之多、文化价值之高,在国内外文物保护史上都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不断提升汉长安城遗址科学保护利用的水平、加强考古研究,特别是在文物价值内涵挖掘、文化展示阐释水平、数字化手段运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是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和利用过程中一直在努力破解的难题。

日前,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围绕“进一步做好汉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是与会各方的共识。

与会委员们表示,通过科技支撑和跨界融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汉文物“活”起来是时代的选择。

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晓明确提出,要以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融合性转化、沉浸式展示为突破,以汉文化重要文化遗址、重点文博场馆为抓手,探索推动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活化利用新路径。同时,要以科技赋能文旅创新供给为突破,以深化跨界融合、提升互动体验为抓手,实施汉文化创新性项目、打造特色化场景、推出高品质线路,变“流量”为“留量”,全力激活文旅消费。

曾带领科研团队运用AI技术,首次完整复原了《富春山居图》的西安市政协常委、民盟西安市委会主委吴晓军也在一直在关注着汉长安城,他在提交的提案里,就如何加快汉长安城遗址数字化保护利用给出了建议。

吴晓军说,“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快速到来,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因此,把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解读展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全面彰显汉长安城所蕴含的内在价值正当其时。

“在遗址区遗留有大量的文物,流传有丰富的史料与传说。”吴晓军建议,要挖掘长安城遗址文物与文化资源,利用VR、AR等数字技术进行活化利用;此外还可借鉴“数字故宫”模式,创建“数字汉长安城”工作平台,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文化元素相融合,在网络上全面活化历史场景,高水平诠释遗址价值。“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全面展示宣传,探索遗址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新路径。”

2024-04-23 本报记者 路强 西安市政协委员建议: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868.html 1 用人工智能“激活”汉长安城 60,86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