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周刊

加快推动“京雄发展走廊”建设

本报记者 李元丽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23日   第 06 版)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实施10年,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苟护生调研发现,三省市在产业协同发展、城市空间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机制创新等方面仍存在难点堵点。

苟护生认为亟待破解的难题有以下方面:一是产业协同和创新合作不足。京津冀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国比重从2014年的9.71%降至2022年的8.29%,与其他城市群相比,京津冀综合竞争力亟待提升。二是城市能级存在断层。虽经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常住人口逐年下降,但在北方城市中,北京的吸引力依然无可替代,城市群内高效分工协作的生态体系尚待形成。三是区域配套服务设施落差较大。“23·7”极端强降雨洪涝灾害凸显了区域防灾减灾方面的短板,部分水利设施防洪标准偏低,蓄滞洪区建设滞后。区域绿色生态空间分布不平衡,生态文明建设与居民需求存在差距。四是政策服务体系有待优化。

为此,苟护生建议,加快建设“京雄发展走廊”。以北京城南地区和雄安新区为两极,聚焦“四个空间、一项政策机制”,形成由北京城南四区(丰台、亦庄、大兴、房山)、河北四区(涿州、涞水、高碑店、定兴)以及雄安新区等组成的跨区域发展合作试验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高地。“走廊北连首都功能核心区,政治、文化、科技、人才、资金、国际交往等优势突出;南达雄安新区,具有政治、空间、生态、政策、资源等突出优势。两端优势在区域充分融合重组、激荡创新,必将释放巨大潜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创新动力源,带动区域强劲发展。”苟护生补充道。

具体而言,苟护生表示,优化产业承载空间。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推进京冀联合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产业园区,超前谋划一批产业应用场景。不断完善创新发展空间。开放共享走廊内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探索数据资产化、产业化发展模式。集成创新服务资源,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同时,打造高品质人文空间。构建职住平衡系统,完善养老、托育、文体、健康、家政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文化基础设施供给,打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厚植区域文化品位。提升京津冀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将韧性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改善、“平急两用”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与此同时,苟护生表示,还需构建绿色生态文明空间。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进碳中和试点示范,提高绿化覆盖率,建设花园城市,打造生态文明样板区。打通京西运河,连通永定河-稻田水库-小清河-白沟河-白洋淀,形成“东有北运河、西有京西运河”的空间布局。推进蓄滞洪区工程建设,利用永定河泛区和大兴机场管控区,建设大尺度湿地,再造一个“白洋淀”。强化政策机制创新。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产业支持、配套设施、生态环境等先行先试政策支持体系,形成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制定区域总体规划,编制产业协同、科技创新、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成立“京雄发展走廊”平台公司,以市场化机制推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落地。

2024-04-23 本报记者 李元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874.html 1 加快推动“京雄发展走廊”建设 60,87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