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规模和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眼下,一年一度的“春招”正在火热进行,高校毕业生蓄势待发。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公益组织立足行业优势,挖掘就业需求,拓展服务空间,共促高校毕业生就业,让广大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成才,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进校园广发“英雄帖”
暮春时节,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8号学生公寓前,午后的阳光洒向绿植间搭起的白色帐篷。学生们穿梭于各个展位之间,人头攒动。
这是一场以公益组织为主、入校面对面提供就业岗位的专场招聘会,35家社会组织广发“英雄帖”,吸引了众多学子的目光。
目前大四在读的王佳梅在递出多份简历后,又来到北京大爱清尘基金会展位前咨询招聘信息,她希望在毕业之前尽快找到心仪的用人单位。
“相比于在网络上浏览求职信息,这样的直接沟通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同时也让我学到了不少求职技巧,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听完“大爱清尘”工作人员细致地介绍岗位详情及福利待遇,王佳梅深感本科四年的社会学专业学习经历,有助于她在“项目运营”和“公众筹款”等领域发挥一技之长,并从中获得成长。
招聘会当天,公益组织展现出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求职的高校学子亦充分表明就业意愿。除薪酬外,他们还关注自身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与自身兴趣特长相契合”“能给予培训和锻炼机会,丰富个人的经验与阅历”等。
现场交谈中,看到求职学子对于乡村振兴、社区慈善、青少年成长等公益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北京桂鑫慈善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发现,公益组织正在因其领域众多、服务对象广泛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的青睐,“助力就业大有可为”。
记者看到,本场招聘会期间,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等多家公益组织的展位前,面对项目运营管理、医务社工、文案策划、传播专员等多元岗位,前来问询的高校学子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校外即将毕业的学生慕名前来。
“公益组织很需要社会学相关专业、管理类和财务会计类的高校毕业生,这次我们主动‘组团’走进校园招聘,不仅拉近了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相互之间也能取长补短。”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工作人员朱文芹告诉记者,现场招聘面对面交流,也利于高效、精准找到所需人才。此次有两位求职者的专业符合他们预定的招聘方向,“学科背景会让后续人才培养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设置“实习岗”架桥铺路
近年来,众多心怀梦想的大学生像王佳梅一样,主动选择公益组织迈出就业之路“第一步”。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6月,全国社会组织实际招聘高校毕业生7.3万余人,设立就业见习岗位约10万个、实际招收就业见习高校毕业生5.7万余人。
在招收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同时,众多公益组织还为大学生们提供实习岗位的历练,为他们更好地融入工作、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刚开始实习那段时间,我接电话记录信息时总出错,有时还会记不全,一愣神儿就不知道该问什么了。”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目前就职于一家公益机构的陈乐琪告诉记者,她那段时间“听到电话铃响就莫名紧张”。
就在陈乐琪苦于找不到方法时,实习导师了解清楚原因后一步步指导改进,帮助她释放工作压力、不断提升岗位技能。当初将近半年的实习生活,培养了她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
“边学习、边实践,对专业能力提升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我抛开了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略微懒散的生活状态,心理更加成熟坚定,适应了从学生到公益从业者的角色转变,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准备。”如今,陈乐琪不仅熟练掌握各类办公软件,还能独立完成项目策划等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北京扬帆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等多家公益组织抓住春招求职关键期,积极面向高校学子开发见习和实习岗位,为有志从事公益慈善工作但缺乏经验的人才搭建专业实习实践平台,开展专业实习指导。
“公益组织对于人才发展有独特作用,可以开放更多实习岗位给大学生,为其提升职业技能打好基础。”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彩霞表示,在公益组织工作可以深入基层一线,有利于求职者快速提升能力、熟悉社会,从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在她看来,民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可帮助高校与公益组织建立实习、志愿服务等机制,打破信息壁垒,扩大公益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通过相关机制的健全拓展,公益组织一方面能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支持,加强督导评估;另一方面还能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理念和专业服务能力,为其成长为一线公益从业者乃至社会组织管理人才储备经验。
“通过接收实习生,可以培养就业者了解本土社区服务实践,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其持续参与社区服务。”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介绍说,该机构自成立至今,为来自50余所高校近500名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其中有来自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也有来自跨专业对公益慈善工作感兴趣的学生。经历过实习岗位“架桥铺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继续在公益慈善领域工作。
多举措护航毕业生赴社会组织就业
记者了解到,《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作用,为困难群体毕业生提供有温度的就业服务。
从4月19日开始,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汇成百年专项基金发起的“2024首届青领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继在多所知名高校展开路演。此次大赛依托该基金发起的“青领筑梦”公益项目,在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的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全程陪伴式创新创业引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6月至9月,项目还将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营,入围优秀项目可派代表参与创新创业孵化营,邀请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指导,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技能。
在广东省广州市,“百城千社万企助就业”专项行动白云基地于去年7月在白云区落成,致力于打造社会组织助力促就业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会组织联通就业供需的人才培养平台、社会组织链接资源的交流合作平台,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
在浙江省杭州市,自2019年至今,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每年都会开展“猎鹰计划”,邀请数百位知名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作为导师帮带高校毕业生,同时给予他们职业发展指导和规划。目前,该计划已有200余名实践导师,与20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服务1200余名青年就业创业,受益的高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
4月26日,2024年四川省社会组织专场招聘暨“益社共筑 逐梦未来”成都市社会组织双创促就业现场招聘活动在成都举行。当天,540余家社会组织及会员企业(单位)带来超6000个工作岗位参与现场招聘。据悉,本次招聘活动校社企政四方联动,搭建了线上线下人才供需对接交流平台,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开辟就业途径。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面对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公益慈善组织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增强组织自身的品牌实力、业务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吸引优秀学子加入。同时,要积极与高校、政府多方互动,在拓宽人才获取渠道的同时,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如今,一届届高校毕业生正在公益组织发挥所长、展现所能,公益组织为提升自身能力,也在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这样的双向奔赴,正在助力青年学子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