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两岸

陈好仔:我在北京送外卖

本报记者 修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08日   第 08 版)

作为从福建来到台湾的陈姓第九代,我一直有一种念头,想知道我们这个陈姓第一代当年是怎么来到台湾的。

“近日,国台办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应询提到了你!”

“记者怎么会关注到我?”意外、惊讶,转而莞尔,“就像发言人应询中讲的,职业不分高低,大陆有不少青年在当外卖骑手,我们台湾青年怎么就不能送外卖?”谷雨时节的一个晌午,记者与在京台湾青年陈好仔面对面,沿着这些问题的脉络:为什么选择“登陆”?“登陆”几年经历了什么?为何想到在北京做外卖小哥?如何看台湾青年在京打拼的机会与挑战?试图探寻当下部分在京台湾青年的所思所想。

■进京为了一场爱情之约

“我首先要在北京生存下来,选择高峰时段抢单送外卖,可以贴补一些生活费。”今年是陈好仔来到北京发展的第8年,问及他决定做外卖骑手的缘起,他坦陈,对于台湾青年,骑电动车在风中飞驰,是再熟悉不过的感觉,所以做外卖骑手本身,于他算不上是多大的职业跨界,心理上接受起来也很容易。“经历新冠疫情3年,去年和今年我把它作为新事业的爬坡年,在经营自媒体这条路上,我打算再给自己一年的时间,看看到底能否蹚出一条路来。如果可以,就继续做下去;如果不行,就找个稳定的工作,回到按部就班的打工状态。”

陈好仔介绍,8年前最终决定来到北京发展,是为了奔赴爱情之约。“我们当年约定,看谁在所在的城市发展得更好,组建爱巢时另一方就去到那座城市,一起继续在那座城市安家立业。”陈好仔“登陆”的契机,来自一段美好的姻缘。

2013年,在台湾嘉义大学森林木材系读大四的他,获得赴法交换学习半年的机会,在法学习期间他与一位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大陆女孩相识。“她是湖南人,性情很热辣,我是台湾人,性子相对慢一些;她学习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我学习设计专业,看起来专业上,我们的跨度也很大,但是我们在一起,总能找到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聊也聊不够。”结束半年的在法学习,陈好仔回到台湾服完一年的兵役,为了与大陆女友相聚,又选择“登陆”发展。最初,他在苏州的一家台资企业工作,2017年企业因转产布局,需要搬到广东东莞,“我们当时就达成了共识,为了我们感情的继续,需要我来北京。”

陈好仔来到北京的创业之路,带着理想层面的美好,也遭遇现实层面的骨感。最初他在北京良乡大学城和一个大陆合伙人一起做水果切盘外卖生意,但生意刚有点起色,就遭遇新冠疫情,断断续续3年,“创业听起来好听,但如果挣不到钱,不如实际一点,做些每天有稳定现金流的工作。”于是,陈好仔想到了阶段性做外卖骑手来补贴家用。

为此,他专门研究了几款大陆盛行的生活零售服务App后台,“注册了很多,终于发现‘美团众包’的后台支持用户使用台湾居民居住证注册,申请成功的那刻,特别开心!”

■做视频,让岛内看到真实的大陆

陈好仔最初被岛内外媒体关注到,源自2023年末,他在B站(大陆短视频网络社区)个人号上的一条短视频,镜头中他飞驰在2023年北京第一场漫天大雪中,苍茫的大地,密集飘落的雪花打湿了他的近视眼镜镜片,“这种感觉很棒!我们需要这样的刺激和勇敢!”面对镜头,他说。于是一篇标题为《一个台湾人在北京送外卖》的文章由大陆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推出,被岛内外媒体广泛转载,他在大陆自媒体个人号粉丝关注量一度达到了十几万。

“我就想记录一下,分享给和我当下处境差不多的两岸年轻人,我们一时遇到困难,算不了什么。我也蛮感谢来到北京8年多所经历的一切,即便生意没干成,但认识了很多大陆这边的好朋友,没准以后再有什么机会,大家还能一起干成一些事。”和陈好仔对话,好似面对一条山水潺潺的溪流,有着自洽的稳定节奏,不急不躁,总是心怀感恩,“去年担任我婚礼摄影师的,就是两位我在大陆认识的网友,因为相同的价值观,大家从虚拟世界的陌生人,成为好友,走进各自的生活,再到也被各自的家人认可。”谈到这儿,他又莞尔。

问他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陈好仔说目前最有兴趣做的领域,还是短片制作和影像内容输出领域,“来到大陆这些年,我的眼界确实被打开,大陆各地的风土人情不仅多样,而且历史文化深厚,特别值得台湾人多来走走看看。”陈好仔的家,在台湾南投,从小他就跟着父辈经常去家周边的陈氏宗祠祭拜,“作为从福建来到台湾的陈姓第九代,当时我就有一种念头,想知道我们这个陈姓第一代当年是怎么来到台湾的。”

当年在台湾嘉义大学读森林木材系时,陈好仔曾有过一段在越南木工厂的实习经历,和同专业的很多台湾同学认知不同,当时的他就认定越南不会是他的人生驿站,“也许因为我父亲早年在福建开过工厂,和我讲了我们家族源头——故乡福建的一些情况,我当时就特别想毕业后来大陆试试,想来寻根,现在看来,这个选择真是太对了!大陆可比越南大多了!”

寻根、联结,记录在大陆的真实体验和生活,找寻家族宗亲早年在大陆的过往,陈好仔认为自己的这一想法能够激发台湾当下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共鸣,“今年清明节,我和在台湾的父母去扫墓,当看到家里悬挂的族谱那刻,再次激发我做寻根主题系列短片的想法。”在他看来,这类主题短片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记录的过程,“不在于陈氏家族第一代的生活痕迹在当地还能不能找到,而在于我的脚步走到哪里,在于找寻过程中,触动我的所思所想那部分。”

■对两岸融合有信心

来到北京这8年,陈好仔还有幸参与了北京市台联举办的一些台青联谊活动,在和岛内同辈青年的交流中,他发现他的人生选择和对一些问题的想法与很多岛内同辈青年一致,“我们说‘两岸一家亲’,现实情况是,大家从心里就不排斥相互走近和交流,我们这一代人和更年轻的Z世代比上一代,实际是更愿意走出台湾的。”

迈出脚步、多交流、多融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路,等着你去走,这是陈好仔总结出的自己“登陆”10年心经,“两岸所谓的隔阂,还是因为对对方不够了解,比如我没做外卖骑手前,也觉得这一行就是挣个辛苦钱,缺乏情感交流,实际做了才发现,其实这个群体间是互帮互助的,我刚做时,对北京的一些路不熟,尤其是小路,就会问一起接单的骑手,原以为大家忙着赶单,没人会理我,结果很多人都很热心地帮我指路。”

记者发稿时,又收到陈好仔分享来的一条好消息,“一家头部平台要聘请我做骑手小哥形象大使和送货体验官。”隔着屏幕,能感受到陈好仔的喜悦,祝福他早日梦想成真。

2024-05-08 本报记者 修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451.html 1 陈好仔:我在北京送外卖 61,45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