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健康

加强“肥胖防控”,拒绝“负重”前行

本报记者 陈晶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08日   第 10 版)

● 国民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社会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自本期始,“民生·健康”专版将持续关注“健康中国”的推进。

●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世界肥胖联合会最新预测,到2035年世界上51%的人将超重,1/4的人将肥胖。儿童群体和低收入国家人群的肥胖率上升尤为迅速。

我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目前,我国肥胖儿童数量位居世界第一,肥胖成人数量位居世界第二。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生相关,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值“世界防治肥胖日”到来之际,“健康中国·委员说”专栏特邀全国政协委员聚焦“肥胖防控”建言献策。

——编者

本期嘉宾:

王一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

于圣臣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

《柳叶刀》杂志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2022年,世界有超10亿肥胖人群。纵观全球,自1990年以来,成年人肥胖症人数增加了1倍多,5~19岁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症人数增加了3倍。数据还显示,2022年,全球43%的成年人超重。中国与全球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与肥胖有关的重大挑战,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按照中国标准(BMI≥28),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过50%,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已达到10%。

▶▶▶王一书:构建一体化肥胖防治政策体系

“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健康风险已为人所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以及《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均对肥胖防治、控制体重提出明确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小汤山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王一书表示,在政府、医学界、教育界等多方人士奔走呼吁下,国内对于肥胖预防的应对措施明显提升,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值得肯定的是,肥胖症作为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整体预防机制已有所提升,但肥胖防控形势依旧严峻,我国当前的肥胖应对措施仍存在体系化诊疗能力不足、预防干预不到位等问题。

“这需要从国家层面设立肥胖全国临床诊疗专业委员会,将肥胖治疗的零散的、区域化的专家共识和诊疗指南整合为统一的临床诊疗规范,并开展学术领域的交流,进一步推广。”在王一书看来,有一个统一的诊疗方案,对肥胖疾病的认识会更加清楚一些,也更好执行。

“很多时候,肥胖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疾病。重要的是,防大于治。”王一书认为,面对肥胖症诊疗,亟须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培养专科医护人才以及建立多层次支付体系,这对于保障肥胖症诊治能力和体系建设至关重要。肥胖症诊疗学科的发展不是一个单向、线性的过程,需要政府与医学界双向发力相互协同,才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式的进展。她建议,公立医院的健康管理中心要为肥胖人群建立健康数据档案,并对这部分人群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指导,以期更好监管肥胖人群的健康风险;医院可设立多学科的肥胖诊疗中心,模仿糖尿病诊疗中心,从营养、运动、心理、药物等方面多学科管理肥胖;构建国家、省、市、县4级肥胖分级诊疗网络,一体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肥胖不仅与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并发症相关,而且有可能导致求学、就业等社会总体劳动能力降低,并增加女性不孕率从而可能会影响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发布的《支持成员国实施肥胖全生命周期预防和管理建议的加速计划》中对成员国制定肥胖国家战略计划的倡议,王一书还建议,在宏观层面,将肥胖症作为独立的疾病以及其他慢病的风险因素,在国家宏观卫生战略规划中进一步强调和完善,由上至下、进行系统性的目标制定和策略生成,充分体现构建一体化肥胖防治政策体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对于个体,王一书提示,肥胖是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导致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会体现在全身各个脏器中,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关节等也都有所影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干预需要发挥多学科的作用,包括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干预等,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合理膳食,尽量吃低热量、低升糖指数、低盐低脂的食物;二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合理适度、循序渐进的运动,避免肌肉关节和心肺功能的损伤;三是增强健康管理意识,定期监测体重,常做健康体检,做好体重管理;四是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来控制体重,或者进行代谢性手术治疗。

▶▶▶于圣臣:把肥胖列为独立的慢性疾病防控干预

随着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的改变,动物源性食物、精制谷物、深加工食品在中国居民的菜单上比重逐渐增加,与此同时,人们久坐时间不断延长,体力活动急剧减少,也使得肥胖症患者日益增多。肥胖症作为慢性疾病中的独立病种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受遗传和环境多因素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

“肥胖症既是一种独立疾病,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于圣臣建议,将肥胖症正式认定为独立慢性疾病,将其作为重点慢性疾病列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和《健康中国行动》,这将对提升患者疾病知晓率及治疗意愿,以及政策制定者更具针对性地对其整体防控、诊治与管理进行规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抓住重点人群,落实重要举措,以超重肥胖防控为突破口,由政府牵头组织各方专家,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超重肥胖的防控。还需要制定我国肥胖中长期防控规划、生活方式干预方案、临床诊治及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等。”于圣臣表示。

“在肥胖症的治疗上,相关药物的缺乏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症治疗的难度。”于圣臣介绍,2021年底药审中心组织制定了《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以鼓励和推动体重控制药物研发,规范临床研究设计和相关技术要求,要从政策角度,鼓励企业对肥胖药物的研发与注册,使广大患者能尽早使用上安全有效的药物。

此外,于圣臣还表示,可利用世界防治肥胖日,召开超重肥胖防控大会,开展超重肥胖健康科普,提高公众超重肥胖疾病知晓率。具备条件的各级医疗机构,可以设立超重肥胖症专科门诊,将肥胖症作为慢性疾病的一种,进行防治与管理,以提升肥胖症的防控、诊治与管理能力,促进学科发展,以满足日益增加的人群健康需求。同时,发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主导作用,将超重肥胖防控列入全国健康城市建设重要内容,提升基层诊疗能力,加强公众健康教育。

2024-05-08 本报记者 陈晶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461.html 1 加强“肥胖防控”,拒绝“负重”前行 61,46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