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科技文化

大力弘扬科技文化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

本报记者 李将辉 高志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09日   第 09 版)

核心提示

▶▶▶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真理、创造创新实践所积累的精神产品和物质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驱动力。

▶▶▶科技文化的内涵包括人才引领、科学家精神、创新生态、社会氛围、治理文明、贡献使命。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我们全社会大力弘扬科技文化,加快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科技体制机制。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长期工作在科技管理一线的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

记者:现代科学从产生到发展正是人类社会经历飞速变迁的过程,人们在探究科学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征能不断促进科技的发展,您如何理解科技文化?

尚勇:科技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真理、创造创新实践所积累的精神产品和物质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驱动力。

归纳其特点,科技文化既具有一般文化的共性也有其鲜明个性。其主要特性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科技活动而言,它具有导向性、规范性、传承性、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激励性等特征;二是就社会功能而言,表现为渗透性、贡献性、革命性、普惠性等特征。

其中,最鲜明的特点是创新性,引导和激励科技人才创造创新,从而推动社会革新。它体现在科技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各方面,主导着科技创新的方向,决定着科技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是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支柱和创造创新力量源泉。

科技文化水平决定着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是提升公民素质、引发经济社会变革和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知识力量。

记者:如何理解科技文化包含的丰富内涵?

尚勇:科技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同角度、不同坐标参照就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研究探讨的意义所在。

我的观点是,应当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和人才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答案,归纳凝练为系统构架,这有利于站在战略、历史和时代高度加深理解,科学把握。

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虽然没有关于科技文化的独立成章的论述,但在多个场合、多个时期都有许多关于科技文化的精彩论断。

根据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主要包括六个重要部分:

一、人才引领——这是科技文化的主体。

二、科学家精神——这是科技文化的精髓和魂。

三、创新生态——这是科技文化激励创新的关键。

四、社会氛围——这是科技文化推进科技发展传播的保障。

五、治理文明——这是科技文化赋予科技管理的正确导向。

六、贡献使命——这是科技文化赋予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这六个部分的功能有密切的逻辑关系,涵盖并渗透科技创新全过程、全领域。

其中,“人才引领”是出发点,体现了其人才为本的鲜明文化特征,重要功能聚焦在激励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创造性上,明确了科技活动的方向和使命,利于培养造就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科学家精神”是人才成长必备的修炼。

第三到第五是引导、激励、推动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举措和保障。

第六强调了科技创新活动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造福人民的神圣使命。

六个部分从定位、内核、生态、举措、使命和功效等,多层次和全方位构建起科技文化的科学系统。

记者:您认为将人才引领和科学家精神摆在科技文化的优先位置基于什么考虑?

尚勇:明确科技文化的定位、主体和内核,便于理解科技文化的主线和层次结构,是解析科技文化主要功能的基点。

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着精辟的论述。

关于人才引领这个科技文化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做出来的。”“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

关于科学家精神这个科技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一语中的——“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着重强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他将科学家精神凝练为“六种精神”。

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科学家精神,既指明了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和动力,也确立了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境界、价值追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科技人才传承了科学家精神,才能担负起发明创造、引领发展、精诚报国、科教兴国、造福人民的时代重任。

记者:为何强调创新生态、社会氛围、治理文明作为创新文化激励促进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

尚勇: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性、风险性和强杠杆性,决定于赖以存在的生态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对于创新生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论述的重点有:

一是“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这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总构架和要求。

二是科研学术环境。“要创造有利于基础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激励机制……让科学家潜心搞研究。”“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三是人才成长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把人才从科研管理的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四是协同创新机制和社会创新生态系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五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全球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六是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还包括科技诚信体系、法治政策环境等许多方面。

社会氛围是在社会层面更大范围营造的创新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战略定位是社会氛围的主调。

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技知识、发扬科学精神……把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强调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三是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四是营造支持创新的市场环境等。

治理文明是指政府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的正确治理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拿出更大的勇气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减少分钱、分物、定项目等直接干预,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强调“行政部门应该下放的权力都要下放……不能简单套用行政管理的办法对待科研工作,不能像管行政干部那样管科研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立了“四个面向”的科技创新方向,制定了“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方略。

记者:您提到贡献使命是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在科技文化中占有什么地位?

尚勇:这是落脚点。贡献使命强调了科技文化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为人类创造贡献知识和精神产品、提供科学方法、先进工具,提高人民健康和社会水平,而造福人民正是科技工作者的公共使命和崇高责任。

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有着丰富论述,如,“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如,引领驱动高质量发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引领绿色可持续发展,培育竞争力,确保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健康和对美好生活需要,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等,这里不再赘述。

科技文化博大精深,以上仅是我浅薄片面的理解。我建议,政协要发挥优势,动员科技界、文化和学术界深入研讨,发掘其丰富内涵,弘扬其强大正能量,引导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丰富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宝库。

2024-05-09 本报记者 李将辉 高志民 ——专访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尚勇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516.html 1 大力弘扬科技文化 61,51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