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强调“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方言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变体,是一地民众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纽带,也是新时代承载中国文化、体现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自信的重要载体。
以文化人,重塑方言文化认同。方言文化的持有者是方言文化保护与传承最重要的力量,重塑文化认同,就是要在认知层面、情感层面与行为层面使个体对所属方言文化及文化共同体产生归属感。因此,针对方言的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在中小学开设方言文化兴趣课,在大学开设选修课,内容包括方言的基本特征、民谣、戏曲、故事、民俗等。也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方言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方言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以文惠民,营造地域曲艺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文惠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这更加要求我们创新开展好文化惠民工程,坚持用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方言孕育了如天津相声、京韵大鼓、苏州评弹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曲艺地域特色风格世代相传,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要继续营造良好的地方曲艺创作生态,可以依托传统媒介及互联网平台共同打造强大的媒体传播矩阵和融媒体平台,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打造曲艺精品栏目,扩大地方曲艺的影响力,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文润城,传承弘扬方言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涵养,方言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和保护,如浙江省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开展的方言语音建档工程,天津市有关民间团体和部分民俗专家出版的一系列有关天津方言的研究成果和书籍等,都成为了城市方言文化复兴的积极要素和依靠力量。这些成功案例也为全国范围内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传承和弘扬方言文化,不仅要依靠政府层面的有力援助,也要充分挖掘并善用民间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深广而丰厚的智力要素,将多方合力都凝聚到复兴城市方言文化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文兴业,擦亮经典文化品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方言完全可以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旅游名片的优势资源。可以尝试开发方言为主要交流平台的特色旅游区,借助方言的独特韵味给游客带来新奇感,或依托方言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智慧,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保护传承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让方言在时间的长河里永葆生命力。
(作者系天津市政协委员、津南区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