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新闻

深入基层 深入生活 深接地气

——参加“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小记

罗锋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1日   第 08 版)

脱贫摘帽前,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一直是民建中央定点帮扶贫困县。建立对口帮扶关系30多年来,丰宁大地上的山水林田、村镇街巷,处处都有民建镌刻下的帮扶印记。

今年年初,在人民政协网的组织下,10多家中央媒体记者一起深入丰宁,进行为期3天的“讲好中国新型政党故事”走基层集体采访。作为民建中央的宣传干部、曾经在当地乡村中驻村的第一书记,每每回忆起那次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接地气的新闻报道活动,我均感触良多。

1月23日中午,10余家媒体约20位记者从民建中央机关出发,坐上了开往丰宁的大巴车。到达丰宁,大家进入酒店办理入住,匆匆放下行李后,顾不上舟车劳累,马上便同当地负责协调活动的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下午2点之后,晚上7点半之后,这是采访团队这两天在丰宁的午餐和晚餐时间。并非当地怠慢,延迟了就餐的时间,而是大家为了尽可能多地积累新闻素材,总想多看些点,多采访些人,多挖掘些故事。

“记者外出采访,风餐露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大家在乎的不是吃得多丰盛、住得多舒适,而是能不能找到好的新闻线索,能不能得到较高的新闻价值。”他们说。

25日上午,采访团队赴坝上地区,进行此行最后3个地点的采访。大家快速吃完早餐,收拾好行李,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虽然采访车一早出发,但因路途遥远,而且路面上积有冰雪,路况不好,到达第一个采访点民建会员企业元始农业的燕麦种植基地时,已经是上午10点。紧接着,到广东民建会员黄耀辉投资兴建的赤芍谷进行参观、采访后,来到最后一站万胜永乡下洼子村进行采访时,已接近12点。一下车,大家先走进村部会议室听取下洼子村的发展情况和民建帮扶情况简介,然后采访镇村干部、当地群众,并实地察看卫生室、硬化路、光伏电站、电子屏等帮扶项目。在乡政府工作人员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下,大家到达乡政府餐厅就餐时,时间已经接近下午2点半。

此行采访,正遇恶劣的天气,首当其冲的困难是严寒。1月下旬,大寒节气刚过,整个中华大地又迎来了一年里最为寒冷的一段日子,而地理位置靠北、地势较高的丰宁,其寒冷程度更甚。到了夜间,坝上地区的气温为零下20多摄氏度。尽管出发前我反复建议大家要带足防寒保暖的衣物,可看得出来,还是有人低估了这里的寒冷程度,每当在户外采访时,搓手的搓手,跺脚的跺脚,就为了能让身体更暖和一点。

其次,是凛冽的北风。印象最深的是在抽水蓄能电站的库区观测台上,由于四周较为空旷,一踏上平台,顿时便觉得整个人似乎要被寒风吹倒,只能凭着意志力与狂风搏斗,在刺骨的风中完成采访。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记者们仍然手持话筒和录音设备,向作介绍的相关负责人提问题、作录音,有的连手套都没戴,令我心生敬佩。

还有冰封的路面。丰宁县城和天桥镇,以及前往抽水蓄能电站的路况都还好,但一到了坝上地区,大家就体会到了“千里冰封”的场景。大巴车走在布满冰面的路上,只能慢速前行,道路两旁都是厚厚的冰雪。为了实地采访赤芍谷,大巴车在大路边停车后,大家只能步履蹒跚、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积雪前行,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在去元始农业的燕麦种植基地和万胜永乡下洼子村的路上,也都是如此。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人对行程提出异议。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圆满完成采访任务,在这个目标面前,任何艰难困苦都阻挡不了大家前进的脚步。

直至25日下午,媒体记者团在丰宁坝上的万胜永乡完成最后一个点位的采访,一行人离开丰宁地界时,已是下午5时许。再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北京,到家时,我的表针已经指向夜晚10点。

这次采访活动的承办方——人民政协网团队特地制作了两面红色的旗帜,上面印有12个醒目的金色大字“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和8个小字“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每到一个采访地,大家都会在展开的旗帜前合影。此行中,我有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镜头:在寒冷的丰宁坝上,寒风凛冽,我们采访活动的鲜红旗帜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让我们充满力量。

(作者系民建中央宣传部新闻处干部,曾任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乐国窝铺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4-05-11 罗锋 ——参加“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634.html 1 深入基层 深入生活 深接地气 61,6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