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政协

江西南昌市政协开展调研——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周振波 裘洁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4日   第 06 版)

三三两两、穿着时尚的青年手持咖啡,拍照打卡;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妈围坐打牌聊天,有说有笑……5月4日,漫步在江西省南昌市原省府大院,道路两旁高大的樟树枝繁叶茂、亭亭如盖,老街坊、年轻游客在闲庭信步中感受都市慢生活。

“这里虽是老旧小区,但地处南昌老城区的中心地段,地铁1号线、4号线在此交会,周边有八一广场、火车站、省美术馆……交通便捷、人流量不小。”东湖区政协委员、大院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彭梵介绍,原省府大院里的居民楼大多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属于典型的老社区,“近两年,在年轻创业者的发掘下,涌入了咖啡、甜品、玩具等几十家各式新潮小店,来这里‘放空’、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文艺范儿越来越足。”

原省府大院的变化,仅是南昌“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让城市向美而行、向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今年是试点建设的收官之年,有哪些难题需破解,哪些经验需总结,希望政协贡献智慧和力量。”年初,经南昌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将“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列为市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课题。

如何更好促进青年就业创业?3月15日,市政协调研组深入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基地、雅言人艺术小镇等地,详细了解创业基地机构设置、运营模式和产业生态配套等情况。

“以前是业态低端、用地低效的工业园,如今不仅是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也是深受青年喜爱的打卡地。园区年培训学员达2万人次,带动就业1000多人。”市政协委员、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熊俊介绍,抓住教育培训产业兴起和临近瑶湖大学城的优势,投资2.1亿元,将雅言人艺术小镇转型打造为艺考培训为主的文化教育产业园,各种培训机构、文化机构分布于街区,已成为全省特色教育品牌聚集地。

“努力实现公共就业服务与青年需求‘零距离’、就业岗位与求职需求‘高匹配’、公共服务体系升级与带动就业‘相促进’,提升南昌人才虹吸效应。”市政协委员、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胡巧蓉介绍,为吸引人才来昌留昌,安排百亿元人才发展经费,出台“人才10条”等系列优惠政策,持续开展“洪漂人才荟”系列招聘活动和洪城就业“职”通车活动。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需瞄准青年需求,既提供“牛奶面包”,又给予“诗和远方”。

“用好革命历史遗迹和宝贵精神财富,结合青年时尚元素,利用现代化传播方式,努力把南昌打造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品牌和党性教育高地。”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曾晋介绍,去年,团中央对全国45个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中期评估,南昌被评为A档(优秀),“结合本地红色教育资源,组织广大青年重温红色历史、浸润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做法入选首批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

4月,课题组还分别围绕“青少年教育培训”“优化青年安居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市政协副主席万敏希望,委员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促进青年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不断增强广大青年在南昌学习、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推动青年发展和南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2024-05-14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周振波 裘洁 江西南昌市政协开展调研——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713.html 1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61,71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