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统战·港澳侨

蔡黄玲玲委员: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心”开始

本报记者 刘圆圆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4日   第 08 版)

在刚刚过去的五四青年节,香港各界举办的青少年活动络绎不绝。主旨都是希望增强香港青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传承五四精神,发扬爱国传统。

“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切都要从‘心’开始。‘心’贴近,才能‘身’融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常委蔡黄玲玲说,这颗“心”,首先是骨子里对国家和民族身份的认同,是坚定不移爱国爱港的情怀。

蔡黄玲玲一直很关注对香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用她的话说,经历了从痛心,到暖心,再到安心的过程。

2019年那场“修例风波”,香港一些年轻人因为被境外反华势力误导而参与其中,这让蔡黄玲玲无比痛心。“曾经一段时间里,香港国民教育体制不够完善,造成香港某些年轻人国家观念相对淡薄,很容易受到外部反华势力的挑唆和利用。那段时间,我每天留意新闻报道,看到黑衣暴徒阻塞道路,与防暴警察对峙,对无辜市民和商户进行殴打和破坏,我无比愤慨。但当得知知法犯法的多是年轻人,作为一个母亲,我更是痛心疾首、寝食难安,为年轻人被误导而断送前程感到痛惜。”

于是,在“修例风波”之后,作为港区妇联代表联谊会会长的蔡黄玲玲更多地投入到对香港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感动,又令她很是暖心。

“2021年11月,我到香港一所中学宣讲,介绍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成果和个人体会,当香港中学生们了解到祖国的强大时,我看到了他们眼里的光和面容上的自豪。”之后,蔡黄玲玲还以香港的慈善公益机构仁爱堂及其所属的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的教育基金会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2021年,我们启动‘中国文化从心开始’项目。以亲子形式,举办‘思念家乡菜’比拼等活动,看到孩子们和家长共同制作出一份家乡美食,比如新会咸汤圆、福清番薯丸、贵州凉拌折耳根、汕尾擂茶等时,我无比开心。”蔡黄玲玲说,一道家乡菜里的祖国情,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就能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开花结果。

2024年的第一天,香港爱国主义教育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令人安心。该法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开展历史文化教育和“一国两制”实践教育,增强港澳同胞的爱国精神,自觉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这一天,香港多所高校和中小学举办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拉开了新一年香港大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幕。

蔡黄玲玲说,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香港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特别是23条立法完成,让香港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平稳发展。但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个不断内化、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香港社会各界矢志不渝、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

对此,蔡黄玲玲建议:一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比如尽快推动落实小学人文科课程,潜移默化增强孩子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相关内容纳入大中学生课堂,开展实地研学,让青少年尽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二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实习、创业等深度结合,引导香港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中华文化、激发爱国热情;三是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生活。通过传统节日民俗,让香港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通过国潮文创用品,比如汉服、动漫、生肖等,引导香港青少年探寻中华文化之源。

“爱国,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责任和使命。”蔡黄玲玲笃定地说,当家国之情融入香港青少年心中,融入他们的生活里,就一定能促使他们正确认识香港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担当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2024-05-14 本报记者 刘圆圆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725.html 1 蔡黄玲玲委员:培养爱国情怀要从“心”开始 61,72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