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

呈现恢宏壮观的历史印记

——《滹沱河畔》新书发布座谈会侧记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5日   第 12 版)

4月25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滹沱河畔》新书发布座谈会在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举行,与会专家就李红梅、史宝强合著的新书《滹沱河畔》进行深入研讨。1948年,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挥了“三大战役”,同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在中共中央的精心筹备组织下,穿越封锁线奔赴解放区。《滹沱河畔》运用叙事史学的方法,细致描写了这一过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回望历史,位于太行山东麓,被滹沱河环抱而起,背靠京、津的西柏坡,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时刻。李红梅、史宝强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大量档案文献和“三亲”史料,访问亲历者及其后人,对西柏坡时期统一战线历史和协商筹建新中国历史做了全面、详细的资料收集、梳理及研究工作。李红梅表示,作为统战工作者感到有种责任感,要将人民政协为什么成立、如何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是从中国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讲清楚。《滹沱河畔》通过对资料挖掘和重要事件梳理,让沉睡的历史鲜活起来,通过展现有重大价值的历史细节,体现出民主人士的进步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彰显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一铁律以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和辉煌的历史逻辑。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何秉群认为,《滹沱河畔》以新颖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历史画卷。作者以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历程。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原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认为,本书内容丰富、生动,为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与当代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贡献。本书详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人士在滹沱河畔的伟大实践,涉及众多人物与事件,发挥了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作用,有助于将滹沱河畔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薪火相传,延续至未来。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宁骚表示,本书从协商独特视角,紧扣历史主线,讲述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团结带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故事。作者一方面努力拓展史料范围,从大量档案文献、报纸杂志、回忆录、日记等史料中直接使用很有价值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另一方面对基本史料反复研究,深入探求,从大家能看到的史料中有新的突破和发现。中央档案馆原馆长、国家档案局原局长杨冬权认为,本书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组织民主人士到华北解放区以及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多党合作的初步实践等重要历史事件。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分析,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历史画卷。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宣传部原部长吴先宁表示,《滹沱河畔》采用了“叙事史学的写作方法”。叙事史学方法的优势在于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物更加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滹沱河畔》中的历史人物有血有肉,细节饱满,将人作为历史主体,使得历史显得更加生动丰富。

《滹沱河畔》出版后迅速引起广泛的关注。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张献生表示,这在于作者从历史的纷繁中探寻了“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如何能够“一唱雄鸡天下白”的深刻根源,揭示了“得人心者得天下,靠人民就无不胜”的真理。正如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在《滹沱河畔》序言中指出的那样:本书以史为经,以事为纬,描绘了民主人士穿越封锁线奔赴解放区的景象,彰显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书中深入研究了“五一口号”缘起及建立新中国程序重大调整等党史事件。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协商筹备新政协、创建新中国的生动场景。本书集政治性、思想性、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对阐释中国道路、坚定制度自信、奋进新征程具有重要意义。

2024-05-15 本报见习记者 张家铭 ——《滹沱河畔》新书发布座谈会侧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811.html 1 呈现恢宏壮观的历史印记 61,8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