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地方政协

博物馆有“新看头”

本报记者 汪俞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8日   第 06 版)

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游”毫无悬念成为游客眼中的“香饽饽”。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54万人次。此前还有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博物馆8天接待观众超73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一倍。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把博物馆作为必去“打卡点”?难道只是为了拍个照、“装文化”?恐怕不尽然。众所周知,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记录者和见证者,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它不仅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也承载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作出部署。

不难发现,教育成为新时代博物馆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目标和神圣职责。近年来,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进一步发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在江苏省盐城市的新四军纪念馆,观众从红色宣讲中汲取前行力量;在李大钊故居、瞿秋白故居等地,不少年轻人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这些都体现了博物馆在当代的新功能。

如何把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真正办好,推动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正成为各地政协以及政协委员的关注重点。如何更好提供全面教育体验?如何打造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如何积极培育人民生活新风尚?……在地方政协及政协委员们的持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协商成果被采纳,并转化为一条条实实在在的举措。

“为了一个馆奔赴一座城。”公众去博物馆究竟看什么?笔者以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如今的博物馆更加关注为全民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公众行走其中,如同徜徉在一本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中,领略馆藏风采、感悟璀璨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的博物馆才越来越“有看头”。

2024-05-18 本报记者 汪俞佳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972.html 1 博物馆有“新看头” 61,97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