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积极应对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

本报特邀评论员 龚六堂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5 版)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部需求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其中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从目前的25%提升至100%。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政客为遏制打压中国优质产业发展,肆意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将中国发展积累的比较优势歪曲为“不公平竞争”,把中国造福全球的优质产能抹黑为“冲击世界经济”,干扰全球经贸秩序。同时,还大肆炒作我国商品和服务市场通货紧缩以证明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不足。这些言论既违背常识,更罔顾事实,我们要认真应对。

首先,我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回升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市场需求继续扩大。今年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5.5%,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3.7%,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个百分点,对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发挥“助推器”“稳定剂”作用。此外,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呈现逐渐减弱的变化趋势,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6年的35.4%降至2023年的18.9%,意味着2023年中国经济由国内循环实现的比例达到了81.1%。

其次,从整体上看,我国制造业没有出现“产能过剩”。从工业产能利用率来看,虽然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有所下降,但不同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是有降有升的。2024年一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虽降至73.8%,但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4.7%,增长1个百分点。从我国工业产成品的存货来看,工业存货占比稳中有降,大中型工业企业存货降低1.3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产成品库存下降1.6个百分点,助力社会整体库存水平趋于改善。从企业预期看,4月份PMI中新订单指数是51.1%,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领域的市场需求继续恢复。从制造业的进出口对比来看,今年1-4月我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5.4%,进口增长9.5%,反映了国内需求旺盛。

从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基本平衡,需求强劲。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销售市场,占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2.2%上升到2023年的64.2%。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是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较2022年提升6个百分点。此外,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比重为6.1%,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新能源产业之所以成功更主要是因为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良好、国内产业链完整、要素成本较低等因素,是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事实表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惠及国内,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的最大企图是遏制打压中国优势产业,对此,我们需要积极应对。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部需求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农村地区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村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拉动农村投资和新消费的增长。

扩大多元化出口,满足全球差异化市场需求。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新能源车渗透率不高,我们需要拓展多元化的出口,通过不一样的新能源定位,差异化的营销方式,让国外消费者了解中国品牌、看见中国技术、体验中国智能。另一方面,可以助力世界各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使用提供环境。

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拓海外市场。我国新能源企业可以拓展海外投资,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高的地区,这样既可以解决对外投资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我国新能源车出口的问题。

要关注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一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物流业,及时反馈市场信息,做到尽可能降低库存和运行成本。积极开展跨境电商平台,加强产销对接。

加大对新能源行业的宣传力度,服务我国“双碳”目标,同时服务全世界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我国新能源产业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数量经济与数理金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4-05-21 本报特邀评论员 龚六堂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073.html 1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积极应对驳斥“中国产能过剩论” 62,07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