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冯牧的眼光

王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2日   第 11 版)

冯牧发现和扶植文学新秀的事,在文学界被传为美谈。

冯牧早在延安《解放日报》担任副刊编辑期间,就发表了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还撰文推荐了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1944年,他读了马烽的小说《张福元的故事》后,专门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大大提升了这位“山药蛋派”主要成员的自信心。

20世纪50年代初,冯牧到昆明军区工作,发现、扶植、培育了徐怀中、公刘、白桦、彭荆风、周良沛等一大批作家。他指导他们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借鉴名著、如何深入基层。他带领这帮年轻人深入边疆地区,体察民情、收集素材,这才出现了《阿诗玛》《山间铃响马帮来》《五朵金花》等具有边地风情的名作。

到北京工作后,冯牧提出“文艺批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浇花除草”。要多关注那些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幼苗和花苞”,要为他们的成长“鸣锣开道”。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刊出后,引发争议。冯牧特意撰文,称“这是一篇反映工业战线生活的好作品”,并由此认定蒋子龙是一位“严肃的、有才能的作者”。1982年,《十月》杂志编发了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冯牧一读,被小说中的真切生动所吸引,当即写下《最瑰丽的和最宝贵的》一文,表达了对当时并不知名的部队青年作者李存葆的喜欢。

冯牧对于从最基层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也关爱有加。1983年,冯牧在《文艺报》上发表了对史铁生的评论。那时的史铁生还是一位不为许多人熟知的作者,但冯牧却从他“并非完美的作品中,看到了一种并不多见的‘才华’的闪光”。认为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必将成为他在文学征途上继续奋力攀登的一个可喜的标志和一个新的起点”。

2000年2月,冯牧文学奖设立,专门用于表彰青年批评家、文学新人和军旅作家。此奖的初衷,无疑与冯牧发现和奖掖青年作家的伯乐精神一脉相承。

2024-05-22 王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167.html 1 冯牧的眼光 62,167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