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万峰林乐章

叶辛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3日   第 12 版)

万峰林是世界自然遗产,坐落在贵州、广西、云南的大山腹地。

随着贵州省的县县通高速工程于2015年底竣工,去地处黔西南兴义的游客越来越多,海内外的客人们去游览万峰林的也越来越踊跃。几乎所有的朋友,在碰到我时,都会眉飞色舞地谈到他们对万峰林的观感。

我是年轻时代看到万峰林的。那个年头,万峰林还深埋在贵州黔西南的大山深处,无论是省城贵阳,还是名城遵义的文化、旅游界人士,都没人给我提起过这一景点。

记得我第一次去兴义,清晨8点在观水路门口的省文联宿舍前出发,到达兴义的招待所时,已经是晚上9点过了。路途上整整走了13个小时。

从贵阳到兴义,那时的盘山公路里程,共计361公里。那一年,省文联刚刚进了一辆伏尔加小车,领导说,开伏尔加去吧,路途上安全点。颠簸到兴义招待所客房里住下来,我心算了一下,平均每小时,走了30公里不到。

疲倦是疲倦,不过我一点也不懊恼,反而觉得不虚此行。只因为一路驶来,我翻过了花江坡,总算爬上了72道拐。

由于高速的开通,曾经名声很大的72道拐,现在很少有人说了。

电影和电视剧《24道拐》的播出,让人只知道贵州山路的24道拐,反而把72道拐埋没了。其实在贵州,翻山越岭的大山公路中,九道拐八道拐的说法很多。我插队落户的修文县,紧挨着省城贵阳,坐长途客车,也要翻越一个叫作七道拐的大坡。记得好几个上海女知青,在车过七道拐大山坡时,晕得都吐了。

吉普车不断挂挡,好不容易盘旋着爬上72道的花江坡山巅时,我们这些坐车人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连声说:

“休息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司机停了车,边搓着刚才紧握方向盘的双手,边对我们说:

“第一次翻越花江坡,你们可以好好地看看这一面的山。”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天哪,我们看见的是一幅何等气象万千的大山的海洋图景啊!

只见高耸的花江坡前方,一览无余地坐落着千座山、万座峰。所有的苍山翠岭在阳光灿烂的照耀之下,仿佛在沸腾、在飞升,在缭绕于峰巅岭腰间的雾岚中浮动。

花江坡太高了,屹立于群山之巅的花江坡顶,山风呼啸着,拂动我们的衣服。我们互相之间,只有放大了嗓门吼,才能听到相互说些啥。

眺望着眼前千山万谷浪涌蜂浮般的壮丽景象,我只觉得整个身心听见了一阵阵雄浑苍凉的音乐在鸣奏。似乎有千万个高音喇叭将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和肖斯塔科维奇壮丽的乐曲从风中吹来。又仿佛中国古典音乐十面埋伏中的马蹄声在腾跃。

我震惊而又愣怔地眺望着大自然神斧鬼工在眼前创造的奇景。

受到深深的震撼。

司机在朝着我们喊:“可以走了吗?”

我们几个第一次过花江坡的客人几乎异口同声地对司机嚷嚷:

“再看看,再看一会儿!”

其实这只是万峰林乐章的前奏。

第二天午后,当我们参加完州文联的换届会,在主人的陪同下参观“下五屯庄园”时,隔着山野间淡淡的薄雾,如此真切地看见了万峰林梦似的乡下好景象。

雄壮宏大的乐声又在我耳畔响起,凝望着万峰林仙境般的景致,我又一次进入无语的状态,久久地欣赏着这一片和昨天在花江坡上看到时迥然不同的美景。

心中油然伴着音乐的节奏,升起按捺不住的神往之情。

我对自己说,有一天,我一定要走进万峰林的轻绡薄绫般的云雾之中,去一探万峰林中的神秘世界。

是啰,和贵州的大山结缘了半个多世纪,足足55个年头。老天没有辜负我的心愿和向往,以后的好些年间,我一次一次地自远而近、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走进了万峰林,把万峰林的景观看了个够,看了个透彻。

原来这里是布依人世代栖居的家园。千万座山峰之间的平坝地上,盛产水稻和果蔬。挨着山路的石板坡上,顺着山势的自然起伏,建起了一座座布依特色的农舍。一代一代布依族老乡,在万峰林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朴实清贫的农家生活。安详自在。

脱贫攻坚的岁月中,如此大美无比的万峰林被评上了世界自然遗产,全国各地、世界各国的客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一睹这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山水皆是画,一路都是景。春夏秋冬的花儿不同,景色变幻,不少客人觉得作为游客看一看不过瘾,干脆住了下来。

布依族乡亲说,这是客人们的热情让我们吃上了旅游饭,越过了贫困线。

而今,民宿一座比一座建得更令人流连忘返。宾馆的服务接待设施,也同大山外面的世界接轨。脱了贫的布依老乡,欢欣鼓舞地用他们勤劳聪明的脚步,行走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

万峰林的乐章,奏出了更为激越和令人喜悦的音色。

(作者系中国作协原副主席)

2024-05-23 叶辛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234.html 1 万峰林乐章 62,2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