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结束,有几个画面始终刻在脑海,难以忘怀——
记得走进宁波市第二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的训练场时,一群举重健儿正在馆内挥洒汗水。记忆中这幅画面中的主人公精神抖擞,有的在举重台前摩拳擦掌、有的正拼尽全力向上托举……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奋勇拼搏的鼓劲声在训练场回荡。
而当视察团走进鄞江中学时,又看到了另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一群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正在训练场上练习跆拳道,行如流水的动作展现着不俗的基本功,眼神里流露出的坚毅更彰显着昂扬向上的青春态度。
“真好啊,真好!”“真是能感受到朝气蓬勃的力量。”一路下来,视察团成员们不停发出感慨,“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这才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该有的状态。”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到育英中学考察时曾指出,体育锻炼要从小抓起,体育锻炼多一些,“小胖墩”“小眼镜”就少一些。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关于体教融合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的整理学习,在一幅幅镌刻着青春昂扬印记的画面冲击下,一个问题不禁在脑中浮现:“体教融合”到底对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或主题时,不妨先粗放地基于青少年是否“以体育见长”这一特性,将其分为“普通学生”与“特长学生”,再做分析。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记忆中儿时的体育课常常是被其他课程占据的,有幸上次体育课,大多也是在操场上跑两圈了事。那时,同学们对体育课大多是憧憬的,因为那意味着“难得的自由”或“可以聊会天、睡会觉”。但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获得其他什么价值,同学们好似一概不知。因为缺少相应的实践,似乎也没有人会去主动探求。
而今天,我们欣然看到,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推进,一切正在悄然改变——“学校体育课”的地位正在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自己的足球、篮球、排球代表队;所有孩子都可以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磨炼意志,懂得合作与竞争的现实意义……
透过数据,我们更可以感受体教融合对“普通学生”的意义。以此次视察团到访的浙江省为例,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2018年以来,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嘱托的“‘小胖墩’‘小眼镜’少一些”,正在一步步落地。
而对于“特长学生”而言,体教融合的意义更是非凡。视察途中,我们见到了许多热爱运动、擅长运动的孩子。在华舍中学射击馆和一位小运动员对话后,她温柔又大方的形象多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我想大概是源于她轻声细语的声音,或是她徐徐道来的说话方式吸引着我。
“不知她是因为本就沉静,所以选择了射击。还是因为她选择了射击,所以变得沉静。”无论从外在状态还是内在特质,她与射击这项运动的契合程度令人讶异。
也许这就是推进体教融合对一名“特长学生”意义非凡的生动例证。即随着体教融合的推进,及其所带动的体校改革,体校的文化教育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特长学生”也可以在充分发展个人长处的基础上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适合胜过完美——让孩子们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忠于自己适合的。既实现个性的发展,又保证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教育改革的不懈追求。而细心一想,这恰恰也是体教融合所着力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