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看到海面上喷射出一簇水柱,那是布氏鲸在换气。布氏鲸是鲸属哺乳动物,和我们一样需要呼吸,所以岛民习惯叫它们‘吹水鱼’……”
在涠洲岛海洋观察节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政协委员、涠洲岛民革界别履职小组召集人赖超云讲解布氏鲸的生活习性,就像介绍一位老朋友。
涠洲岛水质纯净,鱼虾繁多,是中国近海少有的大型鲸类捕食场所。2016年,广西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现布氏鲸,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涠洲岛建立了基于渔民信息网络的公民科学监测体系,《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近海布氏鲸观鲸指南》陆续出台。截至2023年底,布氏鲸的个体识别数量增加到60头,成为涠洲岛海洋生态与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为了维护这张生态“金名片”,北海市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一直在接力行动。
“我是第五代涠洲岛岛民。每年9月至次年4月,布氏鲸都会回岛‘过年’。”赖超云说,“但渔具的缠绕、螺旋桨的割伤、无序的观鲸活动,都会在无意间伤害布氏鲸。作为政协委员,我有责任呼吁和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布氏鲸的保护中来。”
“阿叔,发现‘吹水鱼’的时候,点一下这里,我们就能看到它的位置了。”赖超云一边询问岛民近期布氏鲸出没的情况,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演示布氏鲸定位操作。
2019年春节刚过,赖超云进村入户,手把手帮助岛民安装布氏鲸监测App。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超过九成的岛民安装了App,成为护“鲸”侦察员。
经过几年数据跟踪,科考团队基本掌握了涠洲岛海域布氏鲸的迁徙路线。而北海市政协也顺应护鲸的新变化,组织涠洲岛“珠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的进站委员在码头、景点赠阅《护鲸手册》,进学校、民宿开展科普宣传和法律宣讲,提醒船长避开“鲸出没”,大小船只“文明礼让”,游客“科学观鲸”,避免对布氏鲸造成干扰。
“国内做鲸类研究的人很少,大型鲸类曾被认为在中国大陆沿海已经绝迹,政协委员为我们和岛民间搭建了平台,为持续深入开展布氏鲸研究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广西科学院广西北部湾海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默说。
说走就走,踏浪上涠洲……布氏鲸的到访不仅吸引了科研团队,也引来了众多好奇的眼光。
灵动的布氏鲸不仅成为涠洲岛生态旅游的新晋“网红”,也成为我们需要呵护和善待的“好朋友”。
如何规范观鲸行为,擦亮涠洲岛生态旅游的“金名片”?这一课题摆在了众多有识之士面前。
北海市政协高度重视,各界别委员迅速行动,通过提案、大会发言、社情民意信息、全媒体协商等多渠道发声。护“鲸”音量越来越大,行动由民间到官方,由个体到群体,逐步深入。
民革界别连续三年提交集体提案,建议规范观鲸距离、船只速度以及禁入区域;
九三界别提交大会发言,建议保护好、利用好布氏鲸等海洋资源,打造海洋研学旅游目的地;
民建界别委员撰写的护“鲸”社情民意信息被民建中央采用。
……
布氏鲸带来的文旅效应随处可见。设在鳄鱼山景区门口的布布文创店内人潮涌动,游客们正认真挑选涠洲岛专属纪念品。店员高兴地说:“我们以布氏鲸等涠洲岛特色元素设计推出400多款文创产品,十分受游客欢迎。”
只有看见,才会爱上;只有爱上,才会行动。为了让布氏鲸带来的文旅效应可持续发展,涠洲岛管委会发出《涠洲岛鲸鱼保护及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倡议书》,呼吁游客一同爱鲸护鲸,推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着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海岛样本”。
北海市政协连续两年将“涠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作为“科教振兴 委员行动”的主要内容,通过调研视察、重点提案督办、委员讲堂等形式,推动海洋生态保护成为岛民游客的行动自觉。
委员有担当,政协有力量。市政协经建委开展“做好珊瑚礁的保护与修复”重点提案督办等;民革界别开展“护鲸行动 岛民有责”专题协商;民革界别、民建界别联合开展“科学观鲸 有你有我”专题协商;科技界委员参与海洋观察节、珊瑚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专业的政协委员开展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宣讲……
“北海市政协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于心,将持续聚焦布氏鲸保护等生态保护的重难点问题,深入协商谋良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与文旅深度融合,共同绘就诗歌和远方的新画卷。”北海市政协主席毛艳琼表示。
在北海市政协的持续助力下,以原生态保护为主旨的涠洲生态旅游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